1. 首页 / 帮助

利是典故和介绍

  过年派“利是”,目的是花钱花得开心。“利是”派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见到笑脸,这封利是就像捡回了一个欢乐,双方都兴高采烈。

  新年期间,除了去酒楼吃饭要为服务员派发“利是”,长辈为孩子派发“利是”,给未婚的朋友派“利是”。假期过后,公司还派开工“利是”,取其凡事顺利的意头,且每封开工“利是”内附一张心意卡,印上勉励词句,以激励员工。区区数十元,代表着一份关心,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又利公司长远发展。开工“利是”不分大小,每名员工都一样,不与业绩挂钩,不改变“利是”的性质。老板向下属派发开工“利是”,犹如与他们一起吃年夜饭和开年饭,可以营造大家庭的感觉,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令员工于公司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开工“利是”象征好意头,所以“利是”本身不需要很“大封”。

  如今,一般人家每逢过节,孩子都收到不少“利是”,变得理所当然。但如何善用金钱,倒成为家长一年一度的难题。他们认为,处理得不好,孩子将养成挥霍无度的习惯,忘记了父辈过去艰辛的生活。因此,很多有心的家长都大动脑筋,乘此机会教导孩子如何善于理财。有些人建议孩子将所得款项,分摊全年使用;有的让孩子订下目标,立下储蓄计划;有的将部分拿出来与社会上贫困人士分享。

  “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这三者的由来有个典故。

  “利市”一词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由此可见,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

  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由于“事”和“是”两个字其实都是相通的,所以很多人都把“利事”写成“利是”。

  一些老人家称利是作“红纸”。现在常见的利是封其实只有数十年的历史,清朝时仍未有利是封,每逢佳节,要用一大张红纸裁成小方块,然后把铜钱包在红纸里,封成利是,所以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老人家以“红纸”作为利是的代名词。

  第一代的利是封在光绪未来,印刷技术普及后才开始面世。当时的利是封是用红纸印上黄色油墨,趁油墨未干时再髹上金粉,看起来就像在红纸上印上金字一样。除吉利的字句外,有的也配以简单图案。

  30年代初期七彩印制的利是封首次推出,上面印有帆船、福绿寿等吉祥年画。烫金字体的利是封在六十年代才出现。而烫金的“百家姓利是封”在七十年代始盛行。此外,各大公司在六、七十年代亦开始印制利是封送给客户,以广收宣传的效果。

  农历新年期间,乖巧的小朋友看见长辈,都会讲些吉利的贺年说话,而长辈都会报以“利是”一封,表示对小孩子祝福的心意。

本文由'普淑'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