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吃饺子有讲究
饺子,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美味佳肴,特别是新春佳节大年初一,人们都要热热闹闹地包饺子吃,而我们北方人更为偏爱,所以民间有“好吃不过年饺子”的说法。
饺子是我国源源流长的佳肴食品之一,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在没有真正“诞生”之前,其“祖先”是汉代的馄饨,馄饨“以其混沌之形”而得名,也就是没有规则的外形。后来,古人把馄饨做成半月形,就类似后来的饺子了。饺子最早出现于隋代,其记载最早见于隋代颜之推的文集,他说:今日馄钝,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以米面做成的偃月形馄饨,当时叫做“粉角”,北方人说“角”为娇(音饺),饺子之名就这样人为的诞生了。但饺子诞生之后,馄饨仍然是人们广泛食用的美食佳品,因为它既经济便宜,又实惠果腹,所以与饺子一直并存至今,只是饺子重在吃馅,馄饨重在喝汤。一直到了明末清初,二者才开始分类经营。现在人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饺子实物,是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一座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墓葬中出土的,该饺子放在一个木质碗中,外形很完整,与现代饺子完全一样。
今天的饺子与过去相比,不论是在名目、花样、还是品种意义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更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东北地区的老边饺子、江南的蒸饺、水煎饺、北京地区的青水煮饺等,这些似翡翠玛瑙般的饺子,玉润玲珑,弯如弦月,不但色味俱佳,而且人们还根据其不同的风格起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如海底捞月、四喜临门、五子登科、八宝拜寿、恭喜发财、香花独秀、鸳鸯双栖等。
在海外的华人餐馆,饺子更是占尽风头,一些外国人品尝后,无不称赞说:“味道好极了。”
饺子成为春节美食,大约是在明代中期以后,原因是饺子馅鲜味美,并且形状像元宝,所以春节吃饺子又表达了人们恭贺新年发财的美好愿望。
不过,关于过年吃饺子,在民间还有一种传说。从前有个皇帝想长生不老,奸臣潘奇献媚道:“人要是能吃百样饭,就可以延年益寿成神仙,皇上您可以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饭,吃到百种饭,不就可以长生不老了吗?”后来有个手艺高超的厨师王小二被选入皇宫,他做了九十九个不同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这一夜,王小二很高兴,心想明天再做一样饭就可以回家与妻子、儿女团聚过年了。到做饭的时候,他看到案板上有剩下的羊肉和菜,于是就拿起刀将其剁碎,用面包了许多小角角,开水煮熟后送给皇帝,没想到皇帝吃得非常香。为了经常能吃到这种美食,就把王小二强行给扣留了,王小二恨透了这个昏君,几次逃跑都被抓回,最后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悬梁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厨师不畏权贵,以死抗争的精神,就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全家团聚包扁食吃,于是代代相传,就形成了过年吃饺子的风俗。
在陕、晋一些地区,新姑爷第一次上门,女方家便以水饺招待女婿,并且常让女方的嫂子包饺子。嫂子往往要戏耍一下这个妹夫,不是包几个辣椒馅的饺子,就是包几个花椒饺子,弄得姑爷有“苦”难言,这个习俗可能是想说明:“我家的家姑不是好欺负的,以后要对她好点,这辣味算是警告。”
俗话说:“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吃饺子象征着亲人团聚,新年发财.饺子的味道是鲜美的,而关于饺子的饮食文化则更是灿烂迷人。现在的饺子融汇了我国南北菜系烹饪之精华,采用多种原料,包括高档的鱼翅、鲍鱼等山珍海味和普通的时鲜果蔬,甚至野菜等。经过复杂的工序制成馅料,并采用蒸、煮、煎、炸、烤等多种烹制方法,烹饪出咸、甜、麻、辣、酸、怪等多种肉香型、卵香型、果香型、酱香型、索香型和海鲜香型六个香型的多种口味。饺子造型综合捏塑、雕塑、组合、点缀等技艺,使每一种饺子造型技术与艺术巧妙结合。上席的饺子有的像金鱼戏水,有的如欢蹦的小兔,有的形似寿桃,有的如珍珠。使众多的宾客都不忍将这一逼真的艺术品送入口中。
本文由'实惠泽'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