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扭扭龙(崇仁)

  “扭扭龙”,又叫“板凳龙”、“板灯龙”、“独龙”、“板凳灯”、“桥灯”等,是崇仁县一种民间灯彩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原发源于崇仁县相山镇林头村、苔洲村,现亦流行于孙坊、白露、河上等十余个乡镇。每年元宵节前后举行舞板凳龙活动,三四天内游遍全镇各村,寓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扭扭龙”是用一条长约5尺的木板两端挖孔,木板上缀4至6个方形灯笼,内燃蜡烛,每人肩扛一条,用木棒把两板灯的孔洞互相连接,首尾另加纸扎的龙头和龙尾,像一条红色透明的长龙,绵延数百米,呈长蛇形状行进,沿途吸引众多群众观看。

  在林头村,“扭扭龙”据传源于“舞龙求雨”的宗事活动。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大旱,东海龙王不顾一切跃出水面,带来一场大雨,干旱解除了,龙王却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便把一段段龙体放在板凳上连接起来,并纷纷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后来为了纪念东海龙王,人们每逢新年或宗祀活动就舞起了“板凳龙”。此外,该村还流传着一段历史故事:相传明朝初年,相山镇林头村人是来自全国九省十一市的移民,人员纷杂,互不往来。而林头村方氏开基人方中鉴却广行善事,修庙搭桥,在当地享有盛誉。他发动全村人每户制作一节“板凳龙”,再串成长龙。每逢宗祠活动,全村人同舞“板凳龙”。林头村人从此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因为方中鉴的义举,明崇祯十三年(1640),皇帝为其敕立“世尚义坊”、“圣旨门”两座牌坊,至今还屹立在村头。

  “板凳龙”在苔洲村也有一段美好的传说。相传在很多年前,该村附近常有盗寇出没,欺诈百姓,弄得民不聊生。甘氏一先贤为了团结村民,凝聚人心,全村上下形成一股绳驱赶盗寇。之后,他发动全村人每户制作一节“板凳龙”,再串成长龙。每逢盗寇出没时期,全村人同舞“板凳龙”以壮声势,将盗寇赶跑。苔洲村人从此更加团结协作,和睦相处。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先贤,人们每逢新年或宗祠活动就舞起“板凳龙”,成为习俗流传下来。

  苔洲板凳龙原来不长,只有数十米。近些年来,富裕了的村民不断扩大板凳龙的规模。2002年后,便改由该村每户出一条板凳出演,由龙头、龙中段、龙尾三部分组成,龙身则是300块形似板凳的木板连接而成,上装有彩色灯笼。舞龙手们都是该村百里挑一的壮汉,个个穿草鞋,打绑腿,扎腰带,生龙活虎。舞龙时,前有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鼓乐喧天,长号动地,流光溢彩的巨龙,时而似游龙嬉水,排成一字长蛇阵,时而似蛟龙出海,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好生雄壮。

  “扭扭龙”的艺术性不强,它的精髓是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如今,崇仁孙坊、白露、河上等十余个乡镇都有这种灯彩活动。独凳龙、九节龙,或是二龙同舞等多种耍法,不断丰富“扭扭龙”的内涵。舞“扭扭龙”也不限于同宗族人氏,他们或是三五好友同舞一节龙,或是多人同耍几条龙,没有宗族限制,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2006年元宵佳节,相山镇林头村数百农民舞的“扭扭龙”来到抚州市城区赣东大道表演,“板灯龙”绵延数百米呈长蛇形状环绕城市行进一周,观众无不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本文由'威醉珊'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