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孩子的养蚕习俗
桑蚕又称家蚕起源于中国。我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就记载了夏末殷初长江淮河一代养蚕的情况:三月“摄桑、委杨”,“妾子始蚕”,指出,夏历三月,要修剪桑树杂乱远扬的枝条,妇女开始养蚕。到了周代,养蚕织丝已经成为妇女的主要生产活动。《诗经》中就有许多关于桑蚕的诗篇。
到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的丝绸之路。从此丝绸成了中国一个独特的符号。
养蚕不仅是一种农事生产活动,而且还逐渐成为了一种民俗。直到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孩子们每逢春天都喜欢养蚕。每当杂生的桑树发芽长叶时,就意识到,一年养蚕的时候到了。
每当此时,我会把压在褥子下的蚕种纸拿出来,喷上香茶,放在阳光下晾晒。没几天,蚕卵上就出现了小黑点儿,再后来,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蚁”就开始觅食了。
蚕逐渐长大了,一段时间后,它们开始蜕皮。经过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了,每蜕一次皮也就长1岁,一生要蜕4次皮,成为5龄虫时,才开始吐丝结茧。5龄的末期,蚕体可长至6-7厘米,身体开始从头到尾逐渐变得透明光亮,粪便由硬变软,颜色由墨绿变叶绿。这时候就要为它们准备“上山”了。那时候,我们小孩子,都是用麦秸或稻草,为它们架起“小山”。蚕宝宝用了大约2天2夜,就把茧织成了。蚕茧有金黄、银白两种,最后蚕宝宝在茧中变成了蛹。大约十天左右,蛹羽化为蚕蛾,破茧而出。蚕蛾并不会飞,只是在交尾时,雄蛾会煽动着翅膀去凑近雌蛾。交尾后,雄蛾就会死去,雌蛾开始产卵。据说,雌蛾一个晚上能产400-500个卵。最后,雌蛾也会慢慢地死去。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蚕宝宝——蚕茧——蚕蛾,总共需要四十多天。
养蚕的过程不光是好玩,在饲养、观察的全过程中,人们能获得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本不安分的心安静了下来,为一个个小生命尽职尽责到终了。可惜,北京孩子们养蚕的习俗到上世纪50年代就终止了。
最近,一条新闻让人振奋。据悉,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8月12日-8月22日在深圳举行,农科院准备了一百万条蚕,让深圳市的小朋友去领养,然后收集蚕茧做大运会的礼品丝巾。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活动啊。事在人为,只要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北京兴许也能延续养蚕的有益习俗。
本文由'邶馨阳'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