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湘西芙蓉镇·土家族毛古斯文化节

  永顺县基本情况及历史沿革

  永顺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东邻张家界市境,西接龙山县、保靖县境,北枕桑植县境,南临古丈县境,东南同怀化地区沅陵县境毗连。县城距张家界荷花机场90公里,距贵州铜仁大兴机场165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3810平方公里。

  永顺县辖30个乡镇,327个村(居)委会,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聚居着土家、汉、苗、回、白、瑶、维吾尔等 21 个民族,以土家族人口最多。全县总人口 49.5万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43.1万人。

  永顺是一块古老神奇的土地,是土家族重要的发源地,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全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9项,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有土家族毛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土家织锦、梯马神歌。

  永顺古称溪州,战国时属楚之黔中地。秦时,属黔中郡。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置酉阳县。酉阳治所在今治(灵溪镇)东南。三国时,初属蜀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属吴。晋和南北朝时,均为酉阳县地。晋属武陵郡。宋属武陵太守。齐梁复属武陵郡。陈属沅陵郡。隋代,置辰州,废酉阳,并迁陵,改为大乡县地,属沅陵郡。唐天授二年(691),析辰州,置溪州,永顺地属溪州大乡县。天宝元年(742),改溪州为灵溪郡,复名溪州,隶黔中道。1949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顺,隶湖南省永顺专区。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永顺为其所辖。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毕兹(或毕基)卡”即“毕兹(或毕基)族”。追溯土家族的历史渊源,有几种认识:一种是以当地土著为主体说,认为土家族是湘鄂渝黔边境的土著先民,融合了古代巴人而形成的。一种是以巴人为主体说,认为土家族是古代定居在湘鄂渝黔边地的巴人,融合了其他的一些族类而形成的。一种是以乌蛮为主体说,认为隋唐之际,一支乌蛮进入了这个地区,融合了土著、巴人而形成的。无论哪种主体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土家族同全国其他55个民族一样,是多源一体的。

  土家族有土家语言,无文字,境内尚四万余人会讲土家语;青年男子喜穿对襟衣,腰束绣花板带,吊绣花荷包,裤脚较短,穿双鼻孔天官头鞋。中老年男子喜穿满胸左襟衣,缠长腰带,裤脚宽大,包青丝帕青布帕。老年穿双鼻孔鞋,冬天喜穿一双白布袜子或缠一副青蓝布裹腿。妇女喜包青丝头帕或青布帕,爱穿镶有梅花条的满襟衣,有外托肩、无衣领、银钩、矮衣领等数种。喜围有刺绣各种花草的围裙。二八时令,穿白布汗衣,外套青蓝布背褂,称 “喜鹊套白” 。裤多为青蓝布加白裤腰,裤脚蓝底镶青边或青底镶蓝边。鞋口镶花边,鞋面绣花草、蝴蝶、蜜蜂等。劳动妇女不穿袜子,冬天喜缠一双白布裹腿。闺女头上只留一条长辫,已婚妇女头发卷起,梳成髻子,发上插芭蕉扇、玉宝珍、蓬莲等银饰。一般妇女喜戴耳环、玉圈、戒指。胸挂牙签扣花,上面系着银练、银牌、银牙插、银铃、银珠等饰物。老年妇女戴圈圈帽,佩大圈耳环。小孩所戴帽子,按季节调换。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东瓜圈,冬秀戴狗头帽或鱼尾帽。帽子上绣 “长命富贵 ”、“ 易养成人 ”、“ 福禄寿喜 ”等字样。帽子前沿钉有文八仙、武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菩萨,帽顶、帽后有许多银饰品。不论男孩女孩手上都戴有空心银锤或银铃的银手圈。

  永顺县和平乡双凤村是1953年3月潘光旦先生研究中国土家族的重点调查点,该村保存完整的土家语,风习和民族心理素质,为许多专家学者提供了详实实证资料,文化原生态的遗存,为土家族成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提供了实证。多年来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永顺也因此被国家民委确立为中国土家族采样县。同时,流传于湘西境内的“八蛮”说证明了永顺是土家族发祥地之一。永顺也是湘鄂渝黔边从酉阳(王村)-老司城-溪州-永顺;从“蛮人”到“土家人”的民族熔炉。沿袭存在了八百年之久的老司城土司故都又证实了永顺是近世湘鄂渝黔边土司的根祖和统治核心地。古老而又灿烂的土家族民间艺术遗产更是中国土家族的“博物馆”和“基因库”。

  毛古斯简介

  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被有关专家誉为“人类戏剧的活化石”。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浑然一体。表演大多与跳摆手舞穿插进行,有时在一定场合单独表演。毛古斯舞动作特点别具一格,表演者屈膝,浑身抖动,全身茅草唰唰作响,头上五条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表演中碎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打露水”、“扫进扫出”、“围猎”、“获猎庆胜”等内容,可根据表演动作清楚地分辨出来。该舞蹈最突出的特色在于服饰的风格,表演者身穿草衣树皮,古朴大方,极具原始风情。表演对话时要求变腔变调,使观者辨认不出表演者的真实身份。最重要的是毛古斯舞作为一种古老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可以为土家族舞蹈来源的研究提供较可靠的线索。

  毛古斯舞不仅对研究土家族最初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其表演形态中所保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和写意性、虚拟性、模仿性等艺术元素,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丰富的旅游资源

  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芙蓉镇。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

  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芙蓉镇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为舞活芙蓉镇旅游的龙头,把芙蓉镇成功地推向市场,永顺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用1年时间整理古镇,用2年时间建设景区,用3年时间积累市场,用4年时间创品夺牌的战略目标。围绕确定的旅游战略目标,芙蓉镇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古镇2300多年来沉淀和形成的秦汉文化、土家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影视文化进行了梳理整合,对古镇46处古老民居实行了挂牌保护,对清理出的100余处古街、古巷、古树、古墙、古墓等分批分期地进行全面保护、维护和修缮。自去年7月以来,芙蓉镇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景点建设与市场相结合、景区功能与古镇建设相结合、环境创建与古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一个集“古街、广场、瀑布、溪流、码头、民居、公园、宗教的山水人文古镇可建设性规划,被政府、专家、市场和居民认可。并确立了芙蓉广场为平台的电影文化、王村古街为脊梁的秦汉文化、铜柱公园为主题的土家文化、田园山水为轴线的农耕文化的四大版块旅游文化重头戏。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分三期三年投资1.2亿元开发建设芙蓉镇决定。古镇公司按照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模式,紧紧围绕 “着力打造三区三线六大主题旅游精品,努力把芙蓉镇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古镇旅游新区”的工作要求,通过一年的努力,芙蓉镇景区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按照景区规划,围绕“景点建设系统、游客服务系统、标志识识别系统、环境保障系统”四大项目建设,已完成了2000多万元的第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初步建成了“三路、三街、三圈” 古镇环游道;建成了6个停车场和一个电瓶车中转站,20辆电瓶车队在5月1日正式营运;景区照明路灯全部安装完毕,夜景亮化工程初步完工;芙蓉路和部分游道的绿化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完成了古街和游道的标识、简易解说系统建设。对景区三路(芙蓉路、溪州路、铜柱路)、三街(王村古街、云盘街、朝佛街)、三径(楚蜀通经、瀑帘幽经、三瀑流金)、五大主题景点(电影、秦汉、民族、宗教、田园),确定了名称并树立了标识牌;景区内的三条车辆行车线、行人斑马线全部设立了道路标识。此外,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表演队,编排了巫傩绝技、毛古斯、三板鼓、哭嫁、电影《芙蓉镇》批斗会剧情节选等12个表演节目,每天在荷花广场的进行了二场民俗风情表演,这些独具土家族民俗特色的表演及解说,大大增加了古镇旅游的吸引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州铜柱。溪洲铜柱现存于芙蓉镇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猛洞河。猛洞河漂流景区位于猛洞河支流司河,全长47公里,最精彩处位于哈妮宫至牛路河段,长约17公里。该景区两岸多为原始次森林,葱葱郁郁,水流湍急,碧绿清亮,有十里绝壁,十里瀑泉,十里画卷,十里洞天的美誉。其中有急流险滩108处,大小瀑布20处。漂流,穿急流,越险滩,闯狭谷,捕激浪,有惊无险,回味无穷。特别是哈妮宫、三角岩、鸡笼门、遇仙峡(捏土)、阎王滩、落水坑、梦思峡、鲤鱼剖肚、三大炮等景点,无不令人叫绝观止。国家旅游局长刘毅漂后赞道:“全国独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漂后题词:“天下第一漂”。香港著名摄影艺术家陈复礼先生漂后赞扬:“真正的漂流,不是在菲律宾,而在中国湖南猛洞河”,并题词:“寻幽、探胜、刺激、舒(抒)情兼而有之,猛洞河漂流游,行将扬名天下”。2002年2月,“天下第一漂”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这是我国旅游服务行业唯一的著名商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司城。老司城位于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麻岔乡司城村。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土司时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华。百姓流传,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清贡生彭施铎作《竹枝词》赞“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老司城留存遗址很多,现成为游客、专家、学者了解研究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土司祖师殿位于老司城太平南麓,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重建于明代。正殿柱大数围,上架木枋处无斧凿痕迹,相传为鲁班显灵所建。此殿占地58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长17.5米,宽13米,高20米,全木材结构,永34根大柱支撑屋顶。柱础用双曡圆鼓式,殿脊殿檐是图案精致的陶砖陶瓦。殿中金柱前,砌有神龛一座,上供“祖师”神象。殿宇斗拱雄伟古朴,梁架结构颇为特殊,是土家族地区颇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氏宗祠位于司城中心,在土司“寝宫”的后面,内供历代土司的牌位,有精美的木雕像,各具神态,槢槢如生,还收藏了历代土司制定的三纲五常法谱。为明代完历十九年(公元1591)第24代土司彭元锦任宣慰使时所建。从祠堂大门直到正街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官道,要经过四个平台和五段石阶梯三十余个石级,逐步高升显出一种威严的气派。祠堂门口有一对石鼓,估计每只至少重五千斤以上,民间传说是土家族古代英雄哈力噶巴从离此百多里的五官坪一只手提一只提到司城来的。

  翼南牌坊位于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的雅草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系为表彰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又功而立。明嘉靖三十三年(1954),年仅十八岁的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五千土兵奔赴江浙一代抗击倭寇。土兵善使钩刀,队列灵活,骁勇善战,王江径一役歼敌一千九百余人,明史称“自有倭寇以来,东南用兵未有逾此者,此其第一功云”,立“子孙永享”牌坊以昭纪。

  土司古墓群多集中于司城紫金山、雅草坪、帕桶湖三个地方,其中以紫金山最多。据勘察,紫金山一处共有土司王及其贵族坟墓109座。彭福石冲以后的土司、土官及其眷属,都分别埋葬在这里。古墓的规模大小,视其官爵而定。从已挖开的30多座古墓来看,基本形式是用土砖拱成半圆形,墓前有石人石马,四周筑有围墙,进出必经铁门。墓室四壁上刻有精美的花草图案和龙凤图案。棺材系楠木、梓木做成,用土漆漆成乌黑色,并用铁钩悬挂在石室之内。随葬器物也极为丰富,有金花、金譬、发插、耳环、莲蓬等金银饰物,还有各种玉器等。明代一些名土司彭显英、彭冀南等人的坟墓至今尚保存完好。

  国家级自然护区——小溪。湖南小溪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地处永顺县东南部,毗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4800公顷,其中核心区6133公顷,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大片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区内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有珙桐、红豆杉、柏乐树、银鹊树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3种,原始次生林中还存有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保护动物68种。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被权威专家学者考察论证为中南十三省唯一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天然资源宝库。

  湖南小溪生态旅游景区是以原始次生林、峡谷、峰林地貌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区内林海浩渺,树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到92.5%,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林海缝隙中险峡深涧,飞瀑流泉,奇峰拔地,鸟鸣猿啼,间或偶现一两栋土家木楼,鸡鸣犬吠,民风淳朴。小溪生态旅游景区自然人文风光原始古朴,是中南地区理想的休闲度假、软探险旅游胜地。

  国家级森林公园——不二门。不二门是湖南省有名胜景,也是省内的佛教胜地之一。位于县城南1.5公里的猛洞河畔,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是猛洞河风景区的北大门。以石奇、温泉、石刻、观音朝拜为其特色。石灰岩溶蚀而成的不二石门、莲花池、八阵图被视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笔呵成的“山青海岸”四个字合成一个“岸”字的石刻、有迷魂镇之称的八阵图令人惊叹不已。这里一年四季苍翠葱茏,梵声缭绕,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乌龙山剿匪记》、与《相西剿匪记》均在此拍摄。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卧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旧址。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塔卧镇永顺县东北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这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全国十几个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1934年10月24日,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长征先遣队第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师,红三军即时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遵照党中央开辟新根据地的战略意图,挥戈东向,开展湘西攻势,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11月6日取得了十万坪大捷,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继而乘胜占领了桑植、大庸,11月26日在大庸(今张家界市)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边临时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12月10日,省级机关迁至永顺塔卧,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县(或带地区性)的党委、九个县革委(或苏维埃),近七十个区、三百三十多个乡苏维埃政权,根据地范围包括湖南西北、湖北省西南、四川省东南、贵州省东北部交界地区,其根据地和游击区共达三十余县,纵横千里,根据地人口约200多万人。

  根据地建立后,红二、六军团领导根据地各族人民英勇战斗,先后粉碎了国民党80多个团的六路围攻,歼灭敌军万余人,缴获枪支万余条,在战略上牵制了敌军,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和其他革命根据地斗争。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根据地人民积极配合红二、六军团,为建立和保卫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永顺苏区(永保、郭亮二县苏维埃所辖地区)有8万余人参加和支援红军作战, 11800多人牺牲,10000多人参加了红军,红二、六军团由会师的7000多人增加到20000多人,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为积蓄革命力量作出了巨大贡献。

  基于塔卧厚重的红色历史经典,有关史学家誉其为“江南延安”。

本文由'厍冰蕊'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