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黎族咚铃伽舞

  咚铃伽舞是流传在五指山脚下最古老的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之一。

  咚铃伽是黎语译音,指簸箕、钱铃和尖刀三种生活用具,是表演咚铃伽舞所使用的三件道具。该舞蹈是双人对打钱铃双刀,传统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一米见方的簸箕放置在一个直径约0.6米左右的木臼上,表演者一人手舞钱铃棍,一人手挥双刀,在木臼簸箕里按一定招数和套路踩着节奏对打,谁将对方逼出簸箕外,便是赢家。该舞原是民族民间传统的比武竞技活动,后被人们用在簸箕上比武定亲而得名。

  该舞产生于黎族“合亩制”的远古年代,清末民初时较为盛行,流传于海南岛琼中吊罗、上安、长征一带,现已失传将近半个世纪。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调查摸底中,悉闻此舞曾在长征镇什盈村一带流传。

  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符策超介绍说,黎族地区歌舞盛行,男女恋爱期间,歌舞是最能打动和感动对方的,咚铃伽舞蹈本身带有一种拼搏、打斗的英雄色彩,所以舞者更是女孩倾慕的对象。

  咚铃伽舞是黎族优秀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源于生活,又经人们的创造而升华,异花独树于海南众多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中,以其古、奇、险、绝的表演堪称“一绝”。它的挖掘重现,不仅充实了黎族优秀的民间艺术宝库、丰富了黎族优秀传统民间舞蹈的内容,而且又一次向世人讲述了黎族文化发展的历程。

  黎族舞蹈以表现日常劳动、生产的情景为多见。如舂米是黎族妇女劳动的一种方式,也许是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或是有意地吸引小伙子的目光,姑娘们便把日常的辛苦劳动演绎成了优美而又富有节奏感的“舂米舞”。

本文由'运菱mm丶'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