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上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之前,宜黄县农村建造的房屋,大都是树木做成。房屋厅堂的屋顶最高处,架着的一根横木,称为栋梁,是一幢房屋的“主心骨”。因此,上梁仪式就安排得非常隆重。
上梁这天,东家房屋主人 请人写好很多副对联,贴在柱子或是墙壁上,大门口的横幅多是写着“吉星高照”四个大字,厅堂内神龛上的横幅写着“紫微驾临”四个大字。厅堂内放着两张桌子,桌上放着一个蜡烛架,上面插着一对大红的蜡烛,蜡烛前面放着“顺红”(猪头)、酒之类的祭祀品,后面放着秤、镜子、算盘等物件;桌子底下则放着一桶谷子,一只雄鸡。鞭炮是有专人背着,随要随放。
栋梁是前一天从山上采好的。栋梁的选择非常严格,不仅笔直,而且至少要是双兜以上(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树同一个兜)的,蕴含着能“发”的意思。对栋梁的存放也非常严格,扛回家后必须放在单独的房屋内,把门锁好,并且不能让女人碰它。
一切准备就绪后,东家端上“头碗”米粉和鸡蛋 ,筛上米酒,摆上糖果之类的丰盛早餐给木工、泥匠师傅吃过后,木工徒弟们把“五尺”测量工具 、斧头、锯、刨、墨斗、角尺,泥匠徒弟们把泥刀等工具拿来放到新屋厅堂的桌上或桌下。
吉时到了,开始请梁。木工师傅在新屋厅堂内点着一簇香,分给东家的男性公民每人三支,带着他们去存放栋梁的地方请梁。木工师傅站在栋梁的中央,东家分列左右,对着栋梁深深作三个揖,木工师傅便号起了请梁诗:今日祭梁,天地开仓,鲁班到此,大世大昌。吉日吉时,栋梁登位,世代的发达,万代的兴旺啊!“好啊!”东家大声喝彩。劈里啪啦……鞭炮声响了起来。
请梁诗号过之后,东家父亲扛着栋梁兜在前,长子扛着栋梁梢在后走向新屋,爆竹声接连不断地响起,直到新堂,放在摆好的两条木马上。此时,亲戚邻居早已来到新屋看热闹了。
木工师傅从桌上拿起三张草纸,折好,点燃,又号起了诗子。接下来是木工师傅用酒、用大公鸡的血分别祭鲁班,祭梁,祭中柱;泥匠师傅也用酒、鸡血祭石垧木柱底下垫的石块 或墙脚……
诗子一首接一首地号了出来,爆竹一封又一封地响了起来,新堂里个个喜笑颜开,热闹非凡。
祭完之后,木工师傅拿起红布,站到东边,号起了扎梁诗:付裕(鲁班的大徒弟),我手拿绫罗七丈长,绫罗出在赤州堂,苏州出有绫罗鸡,激起绫罗登栋梁,左登三转生贵子,右登三转状元郎啊!诗子号完,爆竹响过,东边这头的红布也就扎好了。站在西边的木工二师傅也接着号了起来。徒弟们拿着绳子爬到屋顶上,红布扎好后,木工师傅们接过从上面放下的绳子,一边缚梁,一边号起了缚梁诗。栋梁的两头缚好后,屋顶上的徒弟开始往上拉,东边先拉起。这时木工师傅又号起了吊梁诗:付裕,我一步二步上厅堂,三步四步下科堂,五步六步登金宝,七步八步状元郎,九步十步高官做,十一、十二步伴帝王啊!紧接着是一阵附和声,鞭炮声。
接下去是放梁袋。东家的男性公民一字儿排开站在新堂下,仰起头,双手托起衣服下摆。屋顶上,木工师徒把红布做成的梁袋里面装着金戒指、银元、大米之类的东西 徐徐放了下来。这时木工师傅又号起了放梁袋的诗。
东家大小男丁兜着梁袋到旧屋里,存放到米缸里。屋上的徒弟们开始从上往下扔糯米糍、糖果等,围观的人便嘻嘻哈哈弯腰捡着、抢着,气氛达到了高峰。果品扔完后,木工师傅号起结束诗:“付裕,我上完梁,号完诗,鲁班师爷打马转回归。各位亲友问我到何处,我请东家添子添孙添利息啊!”“好啊!”劈里啪啦……
上梁仪式结束了。
中午,东家便在新堂内摆好酒桌,宴请宾客。
本文由'雪冰小姐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