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八千年前的文明——萧山跨湖桥遗址

  在湘湖的一侧,一个人工岛屿已初现雏形。这里车来人往,一番繁忙的景象。也许,到了2009年,萧山市民就可以看到一个“船”形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和一个椭圆形的跨湖桥遗址保护展厅。这里将成为浙江第一个遗址公园,这里也是萧山人的骄傲。

  人们总是在不经意中发现历史。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那时的湘湖已经“名存实亡”,成为砖瓦厂取土的地方,但是湖底淤泥难掩惊世的文明。经过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动物骨角器以及人工栽培的稻谷颗粒,被列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更大的秘密在2002年被发现——出土了国内最早的独木舟,这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独木舟让世人看到了8000年前萧山先民的智慧和勇气。2004年,一个崭新的考古学文化概念正式诞生——“跨湖桥文化”是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后,又一个新石器时期文化,它把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移了1000年。

  跨湖桥遗址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之最”:这里出土的彩陶器,是目前江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彩陶器;用桑木边材削制而成的弓,被国外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弓”;出土的簸箕类编织物,是国内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遗址中首次发现的;动物遗骨的发现,说明跨湖桥时期已经出现了家庭养猪,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家庭养猪;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只砖片瓦,跨湖桥揭开了对8000年中华文明的探索之路。考古学家称,萧山自古就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这里的先民曾经过着惬意的生活:在8000年前的跨湖桥这一带,每年的1到5月,萧山先民吃储存的食物;6月份,有许多水果果腹;7到12月,以榛子、橡子为食。因地处海边,他们经常吃海蟹,从残留的遗迹看,他们只挑大个的吃,他们对小海蟹不屑一顾。还有,8000年前,他们就开始种植水稻了,但并不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可能还为了酿酒,因为遗址中发现了类似盛酒的器皿。

  跨湖桥文化是萧山先民留给后人的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当今萧山一笔难得的无形资产和极具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并成为一张萧山历史文化金名片。独木舟为我们载来的是先民穿越时空的智慧火种,那不单单是渡江过河的发明,更让我们看到了祖辈们劈波斩浪的勇气和豪情。

  如今,跨湖桥遗址的保护工作一直在继续,跨湖桥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全面地了解萧山先民的生活情况,而且由独木舟这只普普通通的小船所带来的8000年文明探索之路还将继续。

本文由'树花姑娘'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