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老北京城门的故事:回顾复兴门外的那些京华往事

  京城的城门素来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数遍这二十座城门,哪儿有复兴门?查阅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北平市全图》和同年的《故都变迁记略》,那时还未标出或提及复兴门。

  小时候常听大人提到,要是到西单牌楼,走真武庙东边的那个新开的豁子近便多了。问奶奶什么叫豁子,奶奶告诉我就是在城墙上开口子。复兴门确实是开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当时在内城对着长安街的东西城墙上各开了一个豁口,东边叫启明门,西边叫长安门。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改名为建国门、复兴门,并修建了城门洞。尽管像个城门的样子了,老百姓还是称其为豁子,直到解放后才渐渐地改了口。至于复兴门外大街的名称,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才有的。

  头一次见到复兴门是在1947年夏天,那时我八岁了,家从月坛东夹道搬到了月坛东坛墙与护城河之间的瓜市营房南头儿,门临大道,位置就在现月坛北街和二环路的交接处,现在的月坛北街就是从我家院子开过去的。

  那时家里养了一头小牛,几只山羊,几只鸡鸭,贴补家用。放羊的活儿就交给了我,平时就在护城河边上放羊。这年夏季里的一天,爸爸吃完午饭兴致挺高,提出带着我放羊去。我们爷儿俩轰着连大带小四只羊沿着护城河往南走,一下子就到了豁子外边的“洋鬼子坟地”。羊儿自由地在吃草,我们爷儿俩则是在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墓碑间边走边看。这些坟墓有大理石的,有水磨石的,有汉白玉、花岗岩的,最不济也是洋灰的。有的墓碑上镶有死者的照片,有的还雕出挺好看的花纹。每个坟墓都竖有或石或木的十字架,附近还有一座破旧的小教堂。当时只是遥望过,没到豁子的城门洞跟前。以后我自己又多次来这里放羊,但都没进过豁子。

  第一次进复兴门是1951年的事了。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到位于西单牌楼的长安大戏院去听戏——明来京剧团的徐东明、徐东来姐儿俩主演的《四郎探母》。为了节省车钱,我从复兴门进城步行去的。

  那时的复兴门还有门洞,上边没有城门楼子,而是竖着一个木头的大三角架子,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城门里并不直通西单牌楼,要往北拐一个小弯走卧佛寺街,再走旧刑部街,或是向南拐一个小弯经邱祖胡同,再经报子街才能到西单牌楼。

  那时南边的西便门关厢,北边通往月坛的道路(即现南礼士路南段),与复兴门外的大马路交叉成十字路口。南、北路口内有小饭馆、小旅店、小茶摊、小铁匠炉、马掌铺、剃头棚儿等小买卖。直到如今仍保留为地名的真武庙,在路北道口旁边坐北朝南。这是一座小破庙,墙皮与山门上的漆皮早已剥落,两扇木门紧锁着,锁上锈迹斑斑。山门上方石刻匾额的字模糊不清。我曾经扒着门缝往里看过,院子很小,殿堂也已破败。这座庙大约在1953年前后被拆除。

  当年从复兴门到公主坟一带的马路,路面有的地段是灰渣路,有的地段是土路。然而,在当时来说,这里却是全北京所有城门外大街极为少见的分为上、下行车道的大马路,即由东向西走北边的路,自西向东则走南边。

  在这条平行的两条路之间,是长着杂草或露着黄土的狭长地带,仿佛如今马路中间的隔离带。到公主坟,更是沿着圆形围墙的单行线了。那时公主坟的围墙墙皮斑驳,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了。围墙内林木茂密,远远望去真像烟笼雾锁一样,显得倍儿神秘。

  复兴门外与别的城门外边大不相同——别的城门外边都有大街和关厢,复兴门外没有。过了护城河大桥往西看,马路南侧就是前边提到过的外国人坟地,北侧是菜园子。再往西一直到木樨地、公主坟一线,马路两侧以菜园子、庄稼地、荒地居多,民居寥寥,甭说商店了,连小茶摊都很少见。“大街”当然是城镇中路面较宽,比较繁华的街道,“关厢”则是城门外大街和附近的地区。当时的复兴门外没有民居,也没有商店,更称不上繁华,自然也就不能称其为大街和关厢了。因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没有复兴门外大街这个名称。

  另外,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复兴门外往西一线没有一盏路灯,如果那时有路况播报,那就是——路静人稀。

  大约是在1955年前后,复兴门外开始有了变化。先是马路中间的“隔离带”没有了,成为一条宽阔的大马路。灰渣路面变成水泥的了,没几年又铺上了沥青,成为柏油马路。路边立起了电线杆,有了路灯。庄稼地、菜园子、荒地逐渐减少,房屋、商铺从无到有,且陆续增多。特别是一个个大型工地相继出现,“洋鬼子坟地”迁走了,小教堂拆除了,变成一大片工地。这里建起来的广电大楼和木樨地西边建起来的军事博物馆,都是那个时期赫赫有名的建筑。其实在这二者之前,先建成的是全国总工会大楼。这是整个复兴门外地区第一座大板楼,远远望去,像个巨大的“影壁”矗立在马路南侧。

  1958年,复兴门到西单牌楼之间的邱祖胡同、报子街与平行的卧佛寺街、旧刑部街打通,使长安街西延至复兴门。同期,东单牌楼与建国门之间的几条大小胡同也拆除了,使长安街东延至建国门。由此,长安街享有“十里长街”之美誉。于是,复兴门外的大马路也就成为了长安街的延长线,也就有了复兴门外大街之名称。

  1974年国庆节前夕,京城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建成了。此后,复兴门外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本文由'前醉曼'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