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最后的防雹师

  看过畅销小说《藏地密码》的读者,或许会对书中介绍的古代西藏的几种神秘职业充满兴趣。其中,用法术来驱逐冰雹的防雹师(又称天气咒师、防雹喇嘛),就像早期的天气预报员一样,不但能将冰雹赶走,甚至能制造冰雹等恶劣天气来打击敌人。

  防雹师,真的存在,并且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吗?

  其实,防雹师不仅在古代西藏存在,直至今天,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藏族村庄仍然存在。每年庄稼收割之前,这些村庄就会请防雹师来作法,将冰雹云赶走。如果这年五谷丰登,老百姓就会相信,是防雹师的法术显灵了。

  ▲▲历史悠久的神秘职业

  青藏高原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但高处不胜寒,这里的村庄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夏季,气候变幻不定,冰雹时有发生。一场突然而至的骤雨冰雹,往往会将农民辛苦劳作大半年的庄稼破坏殆尽。因此,过去,几乎每个藏族村庄在秋收前都会请防雹师来作法,将冰雹云赶走,从而保佑庄稼丰收。

  防雹师到底产生于何时,恐怕没人能说得清,但一定有着不短的历史。因为防雹师所掌握的密咒法术主要来源于佛教宁玛派(红教),而“宁玛”在藏语里就是“古”、“旧”的意思。相传,其教理是公元8世纪传下来的。至今,宁玛派仍以神秘的宗教仪式而闻名。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2004年曾执导拍摄了纪录片《最后的防雹师》,记录了在青海一个藏族村庄里,70多岁的防雹师嘎玛的生活。

  嘎玛自述,他从七八岁开始跟法力高强的防雹师学习有关防雹的知识。在一本古老的《防雹秘笈》里,对云层的形状、颜色及走向都有详细的描述。他一方面要对书上记载的防雹知识了然于胸,一方面还要刻苦修行,以获得更高的法力。

  以描写藏文化而闻名的作家马丽华,在她的著作《灵魂像风》中,这样描述防雹师:“天气咒师一般具有一定天赋、有某些特异功能,后天再学一些天文气象知识和藏密气功。”

  马丽华在西藏扎囊县考察时,听到了很多关于防雹师的传奇故事。比如,每逢夏季,防雹师各自承包一条山沟或某村农田,施展法术。东面的防雹师把雹云往西赶,西面的防雹师把雹云往东赶,结果是,法力小者,冰雹就下在他负责的地块中;若是功力相当,冰雹就下在两块田地交界的田垄上或水渠里。

  更神的一则故事是:从前有位极具神通的防雹师要过世了,全村人都痛哭。防雹师劝大家不要难过,说死后把他的手臂砍下来,仍可保庄稼不受雹灾之厄。村里人在他死后砍下他的右小臂,放置于房顶。此后每当冰雹来临之际,那只干枯了的手便抖动着自行从房顶落下,继任的防雹师捡起它,指向雹云,并将云引向山谷深处。

  此类传说或许有夸张之处,但防雹师在夏季是藏族乡村的核心人物,是百姓所仰仗的权威,却是事实。

  ▲▲同样防雹,仪式不同

  尽管都是为了防雹,但在不同的村庄,防雹师驱除冰雹的仪式却不尽相同。

  在《最后的防雹师》中,嘎玛在举行防雹仪式时,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插上一种木牌(藏语称“江布”)或施过法的稻草人,上面写有神魔的名字和针对它们施法的经文。嘎玛身佩刻有防雹咒语的宝剑,迎着乌云,祈求有关神灵的帮助,并向恶魔挥舞宝剑,念咒施法。

  从秋收前到最后一根青稞收割完毕,嘎玛随时警戒,施行法术。村里还挑选吉日,进行为期7天的防雹法会,喇嘛们对防雹咒语图案进行法力加持。

  在纪录片《西藏一年》中,身为家中第六代防雹喇嘛的次旦法师,因为村中人工防雹技术的使用而失业了。但他很乐于向摄制组演示他作法的过程。他说,驱逐冰雹前,他要闭关修行3个月,以增强法力。此后整个夏季,他每周五做一次法事,直至秋收结束。

  次旦法师在作法时头戴紫红色的尖顶帽,并准备了杵、橛、擦擦(泥塑的浮雕佛像)、白色海螺等法器,以及一件袈裟。他用“天机不可泄露”的某种仪式来改变乌云的走向,避免它们汇集一处。如果乌云已连成一片,他就择机吹响海螺,以求护法神的帮助,但海螺只在关键时刻用,而且最多只能吹5次。如果天气继续恶化,最后的办法就是挥动袈裟,再不行就把袈裟抛向天空。

  今年8月,西藏民族学院的孙林教授到西藏扎囊县桑玉村走访了一位叫贡久坚赞的防雹师。贡久坚赞介绍,他作法前,先用面粉做一公一母4对青蛙的造型,蛙背上还画上一些咒符。作法时,就把这4对青蛙放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贡久坚赞观察天象,看哪个方位有雹云,就对着那个方位的青蛙念咒语,直到雹云被限制在那个方位不动。在法事的前后过程中,都禁止女性观看和参与。

  孙林教授解释,当地人认为,雹云的形成和水有关系,而青蛙是生活在水中的,属于鲁神(以前译作龙神)。正是鲁神作怪,导致冰雹降临,故举行防雹仪式时要做出青蛙之状的面塑。此外,防雹师作法时还会用到活佛的前手臂骨、油菜籽等物。

  贡久坚赞作法后,孙林走访了当地百姓,人们都认为防雹师的法术显灵了,因为雹云被限制在原来的方位,再也没向村子里飘过来。而出于感激的人们,每家每户都会按惯例拿出粮食送给贡久坚赞,作为报酬。

  ▲▲高射炮逐步取代防雹法术

  随着科技的普及,防雹法术再也不是藏族村庄防雹的唯一手段。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藏族地区,政府为冰雹多发的乡镇购置了高射炮,一枚带有碘化银和制冷剂的弹头射入云层,立刻会化云为雨,将有可能发生的雹灾销于无形。

  《西藏一年》中,次旦法师正是因为人工防雹技术的运用,而使自家传了六代的防雹法术没了用武之地,从而也失去了一笔重要的经济收入。而《最后的防雹师》中,嘎吗的儿子仁贝也因为更相信科技的力量,不肯接过父亲的衣钵。

  现在,越来越多的藏族村庄在田间架起了高射炮,一些农民被培训成炮手。关键时刻,一枚炮弹发上去,操作方便,效果立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工防雹比法术更管用。

  “青藏高原上,自然环境恶劣,令人生畏,人们只能靠信奉种种神灵。防雹师的出现,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孙林教授认为,防雹师代代相传,确实积累了一些天象知识,但冰雹不降是否就是法术显灵,则很难说。

  尽管嘎玛和次旦这样的防雹师仍然坚信传统的力量,但无可避免的是,科技会越来越占上风,防雹师正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本文由'肇炜曦'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