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元朝音乐名家熊朋来

  熊朋来(1246年—1323年),字与可,自号“彭蠡钓徒”,学者称其为“天慵先生”。南宋咸淳甲戌(1274)年进士。宋亡后,隐居乡里,传授儒学。曾任福建、庐陵(江西吉水县东北)两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调律吕,协歌诗,以兴雅乐,制器定辞,必则古式”(《元史·儒学传》)。熊朋来工诗、能文,又通音律,常鼓瑟而歌以自乐,为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和音乐家。

  熊朋来为人颇有志气,他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在宋亡以后,他不肯到元廷作官,情愿当个郡学教授,抚瑟歌诗,用以寄托自己的情志。他认为,诗歌之所以能感人,不仅在歌词,还要靠“声音”(曲调)。

  他不满足于前代所传的“诗旧谱”,在教学之暇,选取《诗经》中的古诗,重新谱写了20多首新曲,命为“诗新谱”,收在他编的《瑟谱》一书内。该书记载了宋末元初鼓瑟之法,并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曲谱资料。据说该书里的3个曲子,因民族感情过分明显,“寓歌哭之意”,而未能刊印传世。

  他编辑创作《诗经》乐谱,目的是为了恢复雅乐的正统地位。这套《瑟谱》共6卷,包括12首传统《诗经》的歌唱谱子和20首熊氏本人创作的《诗经》乐谱。在他存世的作品中,原为魏风(今山西芮城)的《伐檀》,堪称佳作。《伐檀》全曲共3段,由同一曲调变化反复3次构成。音乐的基调,愤激慷慨,颇为感人。熊朋来曾经指出:真正的知音——“善听者”,能从《伐檀》曲中听出伐木的“斫轮声”。另外,其作品《考槃》、《七月》也堪为上乘之作。

  熊朋来博学多识,以教授《周礼》、《仪礼》、《礼记》“三礼”闻名遐迩。他一生致力于著述、讲学,著有《燕京志》、《五经说》、《魏氏乐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瑟谱》、《小学标注》、《家集》(30卷)等。另有《天慵文集》(32卷)传世。《五经说》共7卷,内容为诠释易、诗、书、礼、乐、春秋、书篆、音韵、章牒等。《四库馆简明录集评》载:“朋来之学,恪守朱儒(朱熹),故于古义,古音多所牴牾。然其发明义理,尚为醇正。于‘礼经’尤疏证分明,有裨初学。”

  现存世的作品有《伐檀》、《考槃》、《七月》,以《伐檀》为代表作。

本文由'欧爱丹'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