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古调
“瀛洲古调”是指发源于崇明岛上的琵琶曲。 “瀛洲古调派琵琶”也称“崇明派琵琶”,是“瀛洲古调”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风格的总称。“瀛洲古调派琵琶”取北派琵琶刚劲雄伟、气势磅礴之长,收南派琵琶优美柔和、华丽袅娜之精,浑为一体,形成隽永淳朴、清新绮丽的特色而不同凡响,为我国著名的琵琶流派。
“瀛洲古调派琵琶”的创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间寓居本县的贾公达。清代乾隆崇明县志有较详细的记载:“贾琵琶,字公达。居城北关内,善琵琶,故江以南皆呼为贾琵琶。其音能肖百物,或为风雨声,人皆思挟纊;为众乐声,八音具奏;为鏖战,则甲马奔驰、金鼓戈矛齐震,闻者惊诧!尝走燕京,历青、豫、荆、扬、百粵诸地,莫有匹之者”。
明末清初,北派琵琶传入崇明近区,贾公达是北派琵琶名家通州人士白在湄之高徒。贾公达之后有“指音坚劲”的范正奎,“熟习转关护索之法”的李连城,还有“通晓音律”的宋楚玉。正是那个时期,几代名家柔和了南北琵琶演奏风格,并受崇明风土人情的熏陶,由承袭向“自出新意”发展,逐渐形成了“瀛洲古调”。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崇明岛上出现了王东阳、卢明章、蒋泰、黄秀亭等艺高盖众的琵琶高手,通过他们承上启下,不断发展出新,使“瀛洲古调”的曲调和技法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奠定了自成一派的基础。清末民初时期,又出现了沈肇州、樊紫云、刘天华、徐立荪、施颂伯、樊少云等名扬神州的大师。“瀛洲古调派琵琶”从此闻名于世。上世纪四十年代,该县“瀛洲古调”传人杨序东、周念文、赵志山,被并称为“琵琶三杰”。
“瀛洲古调”琵琶曲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扩大影响而名震中外。1918年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瀛洲古调”琵琶大师沈肇州应邀在沪为孙中山先生演奏“瀛洲古调”,中山先生称其为“绝技”。上海英商百代公司特请沈肇州灌制了《汉宫秋月》、《昭君怨》、《十面埋伏》三首“瀛洲古调琵琶曲”。国乐大师刘天华师从沈肇州学习了“瀛洲古调”,并把这些乐曲带到各地演奏,还于1928年到高亭唱片公司灌制了主要乐曲《飞花点翠》,对推广“瀛洲古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23年,家住崇明小竖河的琵琶高手施颂伯应日本音乐界邀请,到东京、大阪、名古屋、长崎等地演奏“瀛洲古调”,极受欢迎。上海《时报》誉施颂伯为“琵琶博士”。
早期的“瀛洲古调”琵琶曲谱为工尺谱,通过手抄传承。1916年,沈肇州首次编纂出版了《瀛洲古调》,收入乐曲四十五首,由慢板二十二首,快板十七首,文板五首,武板一首组成。是“瀛洲古调”具有代表性的精华曲目。
本文由'安天'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