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浅谈陕西红拳

  红拳起源于周秦、昌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华夏武学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有十三个王朝建都的长安自古就有“文武盛地”的美称,这片土地和生活于此的人,在世界文明史上曾经书写了辉煌篇章。“红拳”就诞生在这片的黄土地上,是本土武文化的精髓。红拳文化中,包含着儒家的修德、墨家的侠义、道家的和谐、佛家的慈怀。

  红拳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它以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德艺并存、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享誉武林。红拳传域甚广,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晋红、鲁红等,尤以关中最。

  红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 。西周沣镐盛行“武舞”“角力”。秦时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盛行,“手搏”“击剑”长安附近尤甚,并以对练套路娱乐提高技艺(见《中国武术史》)。又据《史记.张仪传》记载:“秦人秦声,舞秦舞击缶弹筝,击膊拊髀”,说是秦王嬴政打完胜仗后的庆功宴上,武士“击膊拊髀”(跳拍打舞)以示庆贺,这与现红拳演练套路中 “放炮”、“十大响”的有着同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流传的红拳谚语“击皮为鼓”也同出一辙。“击膊拊髀”体现秦人粗犷豪放,既练了“拍打之功”,又练了“撑斩之法”红拳以“撑斩为母” 撑斩是红拳拳法的精髓。唐代红拳拳法称谓“唐手”“角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都自称“十五好剑术”。唐代郭子仪、薛仁贵、都是陕西出的名将。

  红拳的技法简单明快,出手快捷,变化灵活、方法清晰、攻防明显、劲力饱满。红拳先辈杨天成有一口头禅,在与人谈论实战时常说,功夫行不行,你往跟前走嘛,人一走到跟前,杨老先辈抬手一晃,盖面掌直奔对方面门而去,手法快捷,有力。

  红拳先辈们最爱拉扯朋友,研究打法,打手跑拳的训练,是红拳训练攻防技术和防御能力的方法,是近身搏击的技术,出手以撑斩勾挂,缠拦沾挎八法和变化不同的手法,腿法组成红拳的排子打手体系。

  今以鸡步龙爪一势来简要说明红拳的一些打法变化,不当之处,望同仁指正。

  鸡步龙爪势,练则为功,用则为拳,招法简单明了,此势有一歌诀“踩踏之法最为雄,开合还为霸气宗。高低挂截斩靠,体用含神显师风。”

  此势在用法上灵活多变,与人交手,应侧身换膀,拧腰摆胯,以腰带动四肢,盘肩活腰,脚步灵活,左右闪打,对方无论左右拳何方向击来,我可用手挂撑,下用脚或蹬、或踩,上步内外跤,上用拳击对方臂、肩、耳门等,或肩靠、肘打,例如,对方用右拳击我面部而来,我右手挂撑回带,左手贴住对方左肘部与左手合力回牵,脚下绊扫对方腿部,对方即可前爬出去。若对方往后退拉。我可贴身上去,脚下绊扫对方之脚,左手拍击对方肘部,右手之掌击打对方面部,或用掌掏击对方腮下,将对方击倒。切记要胆大心细,敢于贴住对方身体,拳谚说“打人须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技击之道,千变万化,没有编好的套路。任何招式,都在动中寻机,闪绽腾挪、巧击刁打,随时趁虚而入,要在精神上压住对方,在胆识上镇住对方。

本文由'是宛阳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