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单士兵: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

  农民工禁租令

  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民工都希望获得美好的生活。城里人不希望自己生活被农民工干扰,而农民工需要在城市空间里继续生活梦想,释放自己的心情。生活方式的碰撞,让一些小区居民找到小区物业,下发禁租令,不许居民将房屋租给农民工。

  在一个社会分层的年代,这种尴尬是难免的。当生活权遭遇生存权,谁应退避?当乡土文化遭遇城市文化,如何取舍?人是平等的人,现在,我们也只能希望,通过理解、包容、宽容这些价值疏导,来让二者达到融合的理想境界。

  问题是,这种美好希望,不是一下子就能达致的。因为文明的融合,从来也不是速成的,它需要时间积淀文化力量来打破障碍。解决当下最直接最显性的客观矛盾,必须及时通过公共管理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以最务实的视角看待文明冲突,就显得特别重要。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城市管理的职能,不就是让生活更美好吗?不就也是让每个人觉得自己的美被捏卫吗?现在,公共管理需要做的事,也就是让城里人与农民工应该各美其美。

  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求城市管理者,真正能够懂得欣赏这二者身上都包含着美。也就是说,要抛开简单的先进与落后的固化思维判断,抛弃城乡二元差别的传统思维,去承认他们当下的生活,都有现实的美好价值。

  事实上,今天的城市文化,也未必就比乡村文化有着更高品质。中国城市化进程很快,但不代表文 明就跟得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了。中国是传统的乡土社会,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根。面对很多城市管理困局,很多人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甚至要回到以前乡 绅治理格局下,才找到突破口。仅从文明程度来看,也不必就以为,城市文明就高于乡村文明。

  以农民工为例,这个群体身上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底色。这种文化可能显现出粗鄙的一面,但是, 与很多城市衣着光鲜,守在封闭狭隘空间里的城里人相比,农民工很多生活情态,也经常包含城里人身上缺少的自由、真诚、洒脱、开放等等文化元素。在一个价值 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时代,如果只是简单以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高低,来判断不同人的生活价值高度,那就容易陷入文明的死胡同。

  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可能给相关人群带来不一样的幸福感。这就是大美。现在很多城里人也未必笃 信自己真的就过得比农民工幸福。对城市管理来说,最大的价值实现,也就是保障生活在城市的不同人群,都能找到属自己的最大幸福。从这个意义讲,抛开文明歧 视,回到权利视角,对农民工管理告别临时化思维,平等纳入到公共管理的格局下,就是惟一路径。

  在今天的社会结构下,也没有人可以生活在孤岛上。住在小区里的城里人觉得农民工让他们很 不爽,换个角度看,租在小区里的农民工同样觉得城里人令人郁闷。不要以为小区就是城里人的小区,那也是农民工建的小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归根结底,法 无禁止即可行。禁租令缺少法律正当,城里人绕不开这样的理亏。当然,你可以质疑农民工的道德问题,但道德更多还是用来律己的。

  法律的归法律,文明的归文明。当前,城里人与农民工,仍然可以各美其美。当然,要想让城 市变得更加宽容开放,城市管理者也必须迅速告别城市本位主义,懂得尊重城市里每一个群体的权利与尊严,比如,对农民工不再临时化管理,把农民工纳入到城市 人群下,回归权利与法律视角,这样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

本文由'郸安晴'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