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民间艺术
本镇传统的民间艺术古老淳朴,种类繁多。舞狮、舞龙、舞凤、舞鳌和木偶戏较为常见。
舞狮
旧时,各大村庄遍设武馆习武,平时负有保卫地方之责。每逢喜庆,便外出表演狮舞和武术。文革以后,曾一度复兴。1982年春节,本镇与邻镇十多队舞狮队齐聚马大踏圩,表演赛持续了一昼夜,哄动了毗邻的岭门、电城、观珠、望夫等镇以及阳西县的儒洞镇等地近10万人次观看,盛况空前。比赛结果,以电城楼阁队演技最精彩,夺得锦标。
舞龙
解放前有舞龙队数队。舞龙队配有锣鼓架,这是一队配备齐全的民乐队,有锣、钹、笛子、唢呐等民间乐器,曲调高昂激越。每年春节和元宵,马踏圩有“焗龙”的习俗。被贺的主人将燃放着的鞭炮不断地掷向龙躯,而舞龙的青年人个个身手矫健,迅捷地舞动龙躯,翻腾盘旋,灵活地挡开烟火。“焗龙”场面蔚为壮观。非有真正技艺,往往不敢参与表演,否则,金龙将化为“火龙”矣。
木偶戏
旧时,木偶戏常出于山村中演出。石古湾、珊瑚、联群、黄羌等地的单人木偶,演唱、配乐仅一人,演员必须有娴熟悉的技艺。“打锣兼出公”(木偶公仔)的俗语即源出于此,常用来形容多才多艺或忙不过来的情景。
放花灯
旧时,元宵节这天,恰逢马踏圩庙会。每年,圩里各商户遍放花灯。一些富户口还扎鳌山、搭花坛,夸富斗胜。摆设的景致有戏剧故事、神话传说,诸如“李白醉酒”、“姜太公钓鱼”、“辕门斩子”、“龙宫借宝”“哪吒闹海”等等,皆栩栩如生。一队队的鱼灯、禽灯、兽灯、穿街过巷;各乡拢来的龙、凤、狮、鳌队,鼓乐喧天。一连三夜,通宵达旦,灯火辉煌灿烂。
中秋焰火
中秋节这天,恰值赤岭刘三太庙会之期。当天清晨,各乡村民“送炮”的队伍络绎不绝。是时,秋高气爽,皓月当空。在赤岭刘三太庙前,高搭戏台演唱大戏。十五夜,火箭、烟花腾空而起,火树银花,五彩缤纷,几十里外都能瞻此奇观。近年,村民富裕了,“送炮”的团队互相攀比,还引进吴川飘色,装扮成历史或神话人物,惟妙惟肖;梨园笙歌盈耳,一派升平景象!
民间艺人李秋湖,现已95高龄,退休前系马踏农具厂技工。擅长木工雕刻,石雕也颇具功力,留下许多碑刻(墓碑、神主牌位)作品。其书法古朴苍劲,笔力浑厚;木刻做工精细,所雕的人物和花鸟虫鱼,飘逸传神,栩栩如生。1949年,为马踏圩二王庙制作的神轿,画栋雕梁,龙蟠珠柱,凤舞丹墀,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现保存于马踏农具厂内)。五十年代末期,参与了我县许多园林建造
本文由'冀书竹'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