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重头尾牙
“做牙”,亦称“祭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是首福,俗称“头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福,俗称“尾牙”。这一节俗,原本是莆仙商家(生意人)的祭祀方式,后才延伸成莆仙民间普遍的节俗。相传,在明代有个叫陈米牙的,是专门经营来业的商人。同是生意人,陈米牙的经营方式与众人不同。人家卖米是唯利是图、一味赚钱;而他卖米是薄利多销,生意不成仁义在。用现代的语言说是,做生意要讲道德,“有道得财嘛”。据说,他每次卖给百姓的米不收一分利钱,只用他小指头上的长指甲在已售出的大米中,留下一指甲的米作利钱就可以了。因此,他的名声一下子传了开来,找他做生意的,向他买大米的非常多。他的家每天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别看陈米牙“用指甲装米”,虽然每次只赚一点点利,但向他买大米的人越来越多,老少无欺,在江南民间传为美谈。莆仙生意人为纪念和伪效他,便在每年春节之前和元宵之后,即农历二月初二日出外做生意的人和十二月十六日在外的生意人赶回家过年的时候,都要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后简称为“做牙”或“祭牙”,并把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头牙”,十二月十六定为“尾牙”。一些生意人还把“头牙”和做“尾牙”,延伸为每年二月至十二月,每月初二和十六日都要“做牙”的节俗。旧时,莆仙民间做“尾牙”那天,大、中商务必务酒席邀请同行和本店伙计们。目的有三:一是联络商友之间的感民用情。二是决定所雇伙计的去留。按俗例,本店伙计吃“尾牙”后,即算结束雇约。至次年二月初二日,店的伙计若再被店主邀请“做头牙”,则是被继续受雇的信约。三是以“做牙”祀神、祀福,求生意兴旺。所以,每次“做牙”,各商家都非常重视。莆仙民间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日,普遍兴“做牙”的风俗。即使没有经营生意的家庭也重视“做牙”,而且随着家庭生活的不断富裕,“做牙”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做牙”的时候,要在院前(或店前),住在套房则在阳台上,摆上果品、酒菜,如炒米粉、炒面条、甜丸子,鸡、鸭、猪各种肉类、虾类等。但忌有鱼类,因莆田民间有俗谚云“衰如鱼”。也不的家庭爱简单化,到商店购买干品,如苹果、梨、香蕉、茶酒,还有肉包、饼干、等各种糕点作为祭品。并在院前或楼下烧香、烧贡银、银纸等。“做牙”一般是家庭妇女最为热心。她们祀神的目的,一是期盼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二是期望有出外工作、打工的亲人一切顺利;上学读书的能考上大学,并最终能安排上好工作;子女未婚的则婚姻如意;家有猪、羊、鸡、鸭、猫、狗等,也盼其“六畜兴旺”。三是利用“做牙”,邀请亲朋好友和全家人欢聚,打打“牙祭”,聚聚餐,叙叙旧,拉拉家常。四是家家户户的共同心愿就是,祈求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富强、家庭平安、身体健康。在莆仙山区和沿海一带,民间还有为“婆姐做牙”的风俗。仙游一带称为“安婆妈”。“婆姐”即婴儿的保姆之神。凡家有婴儿的,每月初二、十六日都要为“婆姐做牙”。黄昏备办干饭一小碗、青菜一小碟,俗称“菜瓯饭”(小花碗盛干饭), 在卧房前祭祀“婆姐”,祈求其照顾婴儿睡眠平稳,饮食正常,无病无灾,快快长大。若婴儿睡眠中脸有微笑,就认为“弄婆姐”,意即“婆姐”在教婴儿微笑。
本文由'涵博少爷'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