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保安大神会

  每年的重阳节期间,连州保安镇都有大型的民间传统活动─大神会。现在的大神会,主要内容是游行队伍簇拥着各路神鬼环镇一周,称“赛神”。“大神”由人戴具扮演,穿龙袍坐龙椅头顶神伞,由八位汉子抬着。前边有戴青面獠牙面具的“判官”和“行者”开路。之后是香案、锦架、龙狮、八音、十样锦锣鼓和小童扮的故事人物─许仙和白素贞、杨宗保和穆桂英等。

  赛神游的队伍除了“大神”之外,还有“高神”。“高神”站立在“神架”上,被四位汉子抬得高高的。“高神”或数尊,或数十尊,每年不等。“高神”者,当地历代乡贤也。如“高神”孟宾于,唐代保安人,家境贫穷却苦学不倦,但仕途坎坷,五试不第,第六次上洛阳,方得金榜题名,曾任水部员外郎,其诗有盛唐风格。

  追及大神会得历史,当地的老人都说不清,只道“是祖辈沿袭下来的”。但当地得人都会讲一个传说─很久以前,皇城中皇帝的龙床摇晃不稳,没有人能够扶正。某夜大神托梦给皇帝,说连州保安有个叫黄保义的人,能够扶稳龙床。于是皇上就派人请黄保义入京城,封他为官。黄保义谢绝了,说什么也不要,只求将京城的繁华热闹带回偏僻的家乡。皇帝见留不住人,就传旨:黄保义从京城回乡,马蹄所塌处的良田,一律归他所有。善良的黄保义不愿占他人田地,就骑马弯山兜岭走回家乡。保安的热热闹闹的“大神会”,便是黄保义从京城带回来的。

  这只是民间的传说。从形式上看,保安的大神会,原先应该是一种滩祭活动,又是民间的滩戏演出,属于乡民在特定季节的一种接神驱鬼祈福的祭仪。有资料载,汉代的京城有大型的滩祭活动。也许,连州保安的大神会确实传自京城。不过,这种滩祭活动是什么时候流传至南粤偏地的?保安的大神会,又为什么能保留至今?则有待考证了。

本文由'飞篷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