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族戏曲 北京奥运放大中国文化
曹氏风筝艺术家孔炳彰正在展示风筝作品。
一个是人类体魄美的极限,另一个是东方精神美的极致———这两种似乎搭不上界的东西,在人文奥运理念的催化下,终于在北京有了千载难逢的因缘际会。当采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点燃了“鸟巢”主火炬的刹那,孕育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开始了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破天荒的亲密“握手”。中国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族戏曲……都通过奥运窗口向世人展示。无处不在的中国文化感染着来宾,也打动着世界。
过目难忘的中国特色
北京奥运会上触目皆是中国文化元素。奥运场馆别开生面的“鸟巢”与“水立方”,参考了民间“天圆地方”的说法,也代表了传统“五行说”中的火与水。“鸟巢”的镂空效果,让人联想起建筑花窗与瓷器冰纹。走进奥运场馆,人们手中的门票和全球传递的火炬一样,以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祥云为基本图案。从中国代表团的领奖服到礼仪小姐的颁奖礼服,虽同为祥云图形,却并不循规蹈矩,而是大胆运用了不对称设计。祥云由右臂爬上来,蔓延到右胸前,翻滚着向低处涌动。还有颁奖的礼仪用花,花束的蝴蝶结与礼仪小姐的颁奖礼服一样,取材于中国丝绸。尤其是金镶玉的奥运奖牌,用“金玉良缘”表达对运动员的祝福。奖牌背面是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奖牌挂钩则由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整个奖牌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
近距离接触民俗文化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奥运会是体育竞技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北京奥运会为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融入世界创造了条件。挪威教练阿尔内斯说,他喜欢奥运村的中国式风格,也喜欢北京。几天来他到天坛参观,到秀水街购买珍珠、瓷器、茶叶。加拿大小编罗斯说,加拿大有很多中餐馆,但到了中国才知真正的中餐多好吃!美国射击选手马修·埃蒙斯和妻子常光顾奥运村的民间手工艺展示区,兴致勃勃地学打中国结、学制风筝、学捏面塑、学剪纸。澳大利亚第七频道的华莱士很喜欢奥运主新闻中心的设施。他说:“这里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墙上展示着故宫、四合院等北京的民俗风情,还挂有中国蹴鞠和现代足球、古代戏水和现代游泳等对比鲜明的图画。”美联社的罗伯特·努内兹也说:“这里的屏风字画看起来不错,还有大大小小的风筝和电梯上方的粉色风车都很漂亮,许多同行都很喜欢。”
皇家粮仓内品茗赏戏
比赛和报道之余,一批批外国运动员和小编走进北京的大街小巷,坐三轮车,买中国货,观赏中国的民族戏曲和文艺演出。遍布京城的26个奥运文化广场,迄今已接纳游客150万人次。从兰州太平鼓、藏戏、山西高台花鼓、宁夏花儿歌舞,到申城海派秧歌,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和群文工作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在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皇家粮仓内,与这座建筑几乎同年龄的昆曲正如泣如诉地演绎着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恋情。老外们先享“牡丹宴”,再看《牡丹亭》,虽票价不菲,但散客专场已排至奥运会后。从梅兰芳大剧院到国家大剧院,从湖广会馆到恭王府古戏台,姹紫嫣红的京昆奇葩和地方戏曲“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古典爱情名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和《长生殿》更是联袂登台,争奇斗艳。
品茗赏戏,让精致典雅的中国传统舞台艺术,通过奥运舞台呈现给世界。奥运会从开幕到闭幕仅仅17天,但古老、现代、人文的北京,正通过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彰显出来,让世界通过各种方式来感受古都神韵、华夏魅力。
本文由'夫柯汝'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