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商丘:古韵流香

  “商丘是由几千年的历史堆积成的,是一本很艰深厚重的书。”一位学者感言道。河南商丘是一座古韵流香的名城。这里是中华民族火文化的源头。相传,远古时燧人氏在商丘发明人工钻木取火,使人间有了烟火生气。坐落在市南郊的燧皇陵被誉为“中华第一火种”。

  这里是我国古代天文事业的开启之地。《左传》记载:“阏伯是尧帝时期的火正(天文官),封于商丘,为商部落的首领。他在商丘构筑了一个圆周300米、高12米的土台,用以观测商星的运行规律,以此记载农时、农事及天气变化,预防自然灾害。阏伯死后葬于台下,后人称阏伯台,台上有元代大德年间修建的殿宇和钟鼓楼等。据传“商丘”地名缘起于此,古时台称丘,阏伯台是商部落观测商星的土丘,故称“商丘”。经考证,阏伯台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台遗址,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里是商业始祖王亥的故里。王亥是商朝成汤的七世祖。他任商部落首领时,驯服了牛,发明了单辕双轮牛车,经常带领商族人赶着牛车拉着货物,到有易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有易部落称他们为“商人”,运去的货物称“商品”,这便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商业”景象。王亥开创了经商贸易的先河,是中华民族的商业始祖。这里是汉兴之地。西汉商丘称睢阳,是梁国的国都。国君梁孝王刘武,享有“天子待遇”,他的这种特殊权力给睢阳带来了繁荣昌盛。《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梁国“膏腴之地”,又逢“文景盛世”,社会安定,百姓殷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梁孝王为“润色鸿业”,在睢阳构筑了方圆百里的皇家园林――梁园,亦称兔园。园内有离宫、亭台、雁池、鹤洲、奇树、竹林等。其宫观台榭之美如唐代诗人李贺在《梁台古意》中所歌:“梁王台沼空中立,天河之水夜飞入;台前斗玉作蛟龙,绿粉扫天愁露湿。”诚然一幅月宫兔园画卷。都市的兴盛,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梁孝王酷爱文学,他诚招天下文人,在梁园撰文作赋。枚乘的《七发》和《梁王兔园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邹阳的《上梁孝王书》等都是那时在睢阳写下的经典。梁园对后世文人影响较大。至汉代以后,计有近百位文学大家追寻梁园胜迹,写下了数不胜数的抒怀名篇。如南朝宋惠连的《雪赋》,唐李白的《梁园吟》、杜甫的《遣怀》、宋欧阳修的《十二月词》等。闻名遐迩的归德古城是商丘历史名城璀璨的光环。现存古城是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在湮没的睢阳城旧址上兴建的。明清商丘称归德府,故称“归德古城”。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古城整体风貌依然保存完好。青砖勾勒的古城墙森严壁垒,拱券式的城门上巍然挺立着飞檐翘角的城楼,宽阔如湖的护城河波光粼粼,厚实高亢的护城堤像一条“翡翠项链”挂在古城的胸前,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园中”的独特风貌。城内文物古迹精彩纷呈,有文雅台、张巡祠、八关斋、应天书院、“桃花扇”主侯方域故居――壮悔堂,明清一条街等。商丘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内文物古迹的保护。近年来,重点修建了海内外特别关注的应天书院、张巡祠等。有人说:“商丘代有学人出,各有文章千古传”,此言不谬。春秋战国时代的墨翟、庄周著有《墨子》、《庄子》;汉代经学博士戴德,编纂《大戴礼记》;南朝骈赋大家江淹,著有佳作《别赋》。过去,商丘曾经是个有名的穷地方,直到上世纪70年代,老百姓仍然过着“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贫困生活。改革开放以后,商丘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兴市,狠抓工业强市,培育文化名市”发展战略,跨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1999年以后,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称号。古城商丘变富了,变绿了,变美了,它是镌刻在中原大地上的史诗。

本文由'暗月寺紫筠'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