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民间艺术泥泥狗

  河南淮阳民间老艺人任国伦,民间艺术品泥泥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用一只健康的右手照样能制作出栩栩如生的泥泥狗,老人说他不会放弃这项艺术。

  “泥泥狗”又称“陵狗”,传说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蕴含着神秘的色彩。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的泥泥狗,是河南淮阳县泥玩具的总称,系当地独有的民间艺术品,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河南淮阳当地村民祖祖辈辈有做泥泥狗的传统,下至六岁儿童,上至古稀老人,都能够捏制泥泥狗,作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

  以黄土为胎,黑色染底,经过打泥、搓坯、成形、打底、画花五个工艺步骤,一个个栩栩如生、奇形怪状的泥泥狗作品便在老人手中活了起来。在淮阳县城关镇陈楼村任国伦老人家中,小编见识了泥泥狗的生产工艺。“打泥的目的是使泥土均匀、柔软,泥打好之后,捏制成形,捏好的泥泥狗经过阳光下两三天的晾晒就可以上色了,”老人告诉小编,之所以用晾晒这样的土办法,是为了保住泥泥狗的灵性。

  今年68岁的任国伦, 6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学捏制泥泥狗,至今已有60多年。几年前,任国伦突发脑血管疾病致左手瘫痪,老人仍用另一只手孜孜不倦地记载着这种中华最古老的图腾文化,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历史文化遗产泥泥狗艺术传承人。

  在老人的作坊室里,眼前的飞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 蟾蜍、晰蜴、蝎子,麋鹿和十二生肖等活灵活现的作品,着实令小编大开眼界。老人指着一个近半米高的作品自豪地说道,这个是“长天龙”,本来做了两个,可是现场就被人买走一个,做这个最费时,花了四五天,剩下的这个说啥我也不卖了。

  老人具体记不清楚历年来从自己手中走出多少泥泥狗,粗略地算一下,大的作品一年能捏500至600个,小的不计其数,至少也有2到3万个,一年下来收入2到3万块钱。

  “捏泥泥狗是个专业活,费时又费心,如今村里捏的老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大都嫌费事不愿干。”说起泥泥狗的后路,老人显得忧心忡忡。

本文由'衣念之'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