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皮影戏-民间艺术的瑰宝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方叫“皮猴戏”、“纸影戏”等,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电影始祖”的美誉!在过去电影、电视等尚未发达的年代,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历史悠久,不少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方士少翁进言说他有招魂之术,并设帐弄影以招嫔妃李夫人之亡灵。正如陕西皮影的流传:“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另一说亦与亡灵有关,唐代俗讲僧在佛寺利用灯影说理和超渡亡灵。所以,皮影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

  无论如何,皮影戏至宋朝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与水平,而且相当盛行。南宋时,杭州更有“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至元代,军队更带同皮影班子随军远征,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皮影戏于明朝万历(1573年-1619年)年间已十分盛行,从清朝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本文由'风陵逸仙'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