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以求实切理为帜志 以名物训诂为特色

  随着汉学的兴起,清代的传统学术研究从以求实切理为帜志,愈加趋向于以名物训诂为特色,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明末清初,在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的影响下,朴学在与宋明理学的对立和斗争中发展起来,注重于资料的收集和证据的罗列,主张无信不征,以汉儒经说为宗,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主要从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注疏和诠释文字、典章制度以及考证地理沿革等等,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也不注重文采,因而被称作朴学或考据学,成为清代学术思想的主流学派。

  乾嘉学派顾炎武

  清代朴学是对穷心于天理、人欲,不出心、性、气、理范畴,淡忘儒学忧时济世传统,空谈误国的明代王学末流的反动,也是儒学自身发展史上否定之否定的结果。朴学的成熟与鼎盛期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因而又被称为乾嘉学派,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当代,在保存和传递古代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与重要的价值。乾嘉学派的共同之处是重汉学、识文字、通训诂、精校勘、善考证,根据各学派治学目的、取向、宗旨、对象等不同细分为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以戴震为代表的徽派(有称皖派),以及由清初黄宗羲开创的浙东学派,和稍后的与徽派、吴派关系密切的扬州学派等小的学派分支。梁启超评价吴派学术广博,笃守古训,凡古必真,凡汉必好,因此崇古而泥古不化。刘师培在《近代汉学变迁论》中指出:江戴之学,兴于徽歙,所学长于比勘,博征其材,约守其例,悉以心得为凭。且观其治学之次第,莫不先立科条,使纲举目张,同条共贯,可谓无信不征矣。可见,在学术成就上,徽派超越了吴派。

  朴学又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经学有理、朴之别。朴学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入手,以音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新安理学培育了徽州文化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

  在中国经学史上,清代徽派朴学被称为皖派、皖学,皖学创始于江永而成于戴震。皖派的出现,是清代汉学发展达到高峰期的标志,也最终宣告了兴于宋、固于元、盛于明的新安理学作为一个学派的寥落。戴震是徽州朴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在批判程朱理学方面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但徽派朴学发展到后期,因繁琐考据,唯汉是求,研习内容脱离社会现实,弊端日益显露。民国年间,经学大师歙县吴承仕继承徽派朴学的治学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学术产生广泛深入的影响。

本文由'曾琪来了'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