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哭嫁跳丧,土家人都当喜事办

  亲人去世,因为悲伤而哭泣,这是人之常情,除非不孝之极,谁会去欢歌舞蹈?可是世上有一个民族偏这么怪:亲人过世后,他们不仅不悲不哭,反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尽情地“欢乐”,千百年来一直沿袭着这个不可思议的习俗。

  这个民族就是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其活动范围至今史学界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商周前后,三峡地区是巴人活动的重要区域。

  据史籍记载,巴人的文化十分独特甚至“诡异”,如崇巫信鬼、如崖葬(悬棺)、如跳丧等等。史学家指出,巴人事鬼之诚和巴土巫风之盛,在当时中国无人能比,而巴人的习俗与“巫风强劲”密不可分。

  何谓为“巫”?早有学者研究指出,“巫”的意思可从笔划得知:上面一横为天,下面一横为地,中间连接“天地”的一竖即能与天地鬼神沟通的巫师或巫婆——古代从事祭祀的特权人物。这或许能解释巴人“崖葬”的原因——将死者高葬于悬崖,就是希望死者能够与天神会合?这当然是我的臆想,保不准要让大学者们笑掉大牙了。

  史书上说,巴人“劲勇、善歌舞,以虎为图腾,使用武器‘柳叶剑’、使用乐器‘朕于’,冲锋陷阵,锐气喜舞……”。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从征并“歌舞以凌殷人”。那时,巴人所歌所舞当是巫歌巫舞又是武歌武舞。好歌舞的巴人冲锋陷阵,难免血洒疆场、尸横阵前,于是在战斗结束后,他们载歌载舞以为阵亡将士送葬,表达颂扬悼念之意和视死如归之情。这时的载歌载舞便是丧歌丧舞,亦即今日巴人后裔土家族“跳丧”的初源?

  “土家族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民族。”在巴东期间,我不止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为什么?因为土家人的许多传统习俗十分洒脱浪漫,尤其是“喜事哭着办”和“丧事笑着办”。“喜事哭着办”是指土家族“哭嫁”的习俗:婚前数日,姑娘因将要离开双亲、姐妹、兄嫂、乡邻好友而哭,家人、好友中有陪哭的,叫“哭嫁”。这个习俗,虽然自民国以来已少见了,但在巴东流行的唢呐吹奏乐中,至今仍有“娘哭女”、“女哭娘”的曲牌,是迎亲乐队在女家必吹奏的。而“丧事笑着办”更是土家人特有的习俗。土家人当老人过世,晚上亲友、乡邻就在灵堂敲锣打鼓并载歌载舞,一直闹到天亮,有的更持续达数天之久。这种为死者欢歌舞蹈的习俗也称作“撒尔嗬”或“跳丧”。

  这让我想起了庄周丧妻的故事:庄子的妻子不幸去世,庄子不但不悲不哭,反而鼓盆而歌。在庄子看来,人由生到死,犹如四季更替,草木枯荣,莫非自然,所以人应该通命达生,生足可喜,死亦可歌。土家人的“欢欢喜喜办丧事,热热闹闹陪亡人”的习俗,是否也因参透了这层?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民族不仅是“最浪漫的民族”,而且也是颇有智慧的民族!\

本文由'奉天巧莲'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