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环翠丧葬

  旧时丧葬 建国以前,威海民间办丧事均行封建迷信习俗,越是富豪人家搞得越复杂。

  丧礼丧服 人死后,先烧纸扎的牛、马,然后将死者牌位送至村头土地庙。尸体入殓盖棺并设灵堂,富豪之家灵堂摆设猪、羊等多种祭品。停灵期间,一般1至3天,富者7至49天。在这期间,死者亲属衣着全白,雇请吹鼓手日夜吹奏,请佛僧念经,并烧纸叩头。穷人则只闻哭声,用草席卷尸。

  殡葬 富家出大殡,即请吹鼓手和礼宾先生,还雇人扶孝子、抬罩棺、举帏幛,其亲朋沿路设祭桌,行三拜九叩礼。埋葬前,在茔地焚烧纸制的童男、童女、宅院、"戏出"牛、马、轿等陪葬品。挥霍得越多,越显示其孝和宝贵。贫者只能刨个土坑,将尸体埋葬。

  墓地祭祀 富家多找阴阳先生看风水、踩地气、选茔地。有的提前打圹,筑砖石墓坑。死人葬后第三天则去祭祀,每七天一祭,直至七七。再后有百日、头周年、三周年均去茔地祭祀。此外,清明节、十月朔皆祭扫,曰上坟。

  丧葬改革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号召反封建反迷信,提倡丧葬从简,各村群众将土地庙拆除,棺罩砸毁。纸匠和吹鼓手均改了行。民间死人后,旧时丧葬那一套几乎全免。至六十年代中期,全市平了坟,烧了神主牌。人死了,一般是买棺材埋葬。

  实行火化 1975年,在长峰西南夼筹建火化场。1976年6月始实行火化。到1982年,火化率一直是百分之百,成为山东省丧葬改革的先进单位。198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奖给威海市火化场"全心全意为殡葬改革服务"奖旗一面。

  悼念仪式变革 实行火化初期,农村有将骨灰盒按土葬仪式埋葬,事后依然"过七"、"过周年"。机关、工厂的干部、职工对死者的悼念形式,多为臂缠黑纱,送花圈,举行追悼会,然后将骨灰盒放在火化场寄存室。有的在死者生卒纪念日到寄存室去瞻仰。骨灰一般是寄存三年。也有的不留骨灰,不举行悼念活动。农村由烧香纸到改烧花圈,再改为献送花圈。进入八十年代,多数人都按新的风俗进行悼念。

本文由'毛一泽'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