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石勒皇帝是哪里人(石勒皇帝)

您好,小编农农就为大家解答关于石勒皇帝是哪里人,石勒皇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石勒(274.6.26-333)即后赵明皇帝,字世龙,原名[勹背(勹内加背,音背)],上党武乡今山西长治市武乡县)人,羯族。

2、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

3、319—333年在位,从奴隶到皇帝的唯一一人。

4、晋大兴二年(319年)11月称赵王。

5、他除了统一北方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石勒继续做了不少工作。

6、 一是继续劝课农桑。

7、在石勒称赵王的第六年,命右常侍霍浩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农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8、农桑最修者,赐爵五大夫。

9、从这里不仅可看到石勒的劝农,还可看到当时设有劝课大夫、典农使者、典农都尉等农官,课农应是经常的。

10、并且石勒自己还曾亲行过藉田之礼,这在纷争割据的帝王中,也是难能可贵的。

11、此外,石勒还禁止酿酒,以减少粮食的消耗。

12、  二是日益重视文化教育。

13、石勒在称王的第六年,亲到襄国的大、小学,考试诸生的经义,对成绩最优者,赏帛有差。

14、八年(326年),石勒用牙门将王波为记室参军,典定九流,始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

15、胡三省注解,指明秀、孝要考试经书,原是晋朝制度,后赵至此也予以施行。

16、则不止大、小学学生要试经,被推荐的秀才、孝廉也要试经,后赵对汉人文化经籍的重视,可见一斑。

17、到石勒晚年时,还曾令郡国也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一百五十人,三考修成。

18、不仅如此,石勒虽不识字,也经常教人读经史给他听,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见识,即在行军打仗时也是这样。

19、他曾教人读《汉书》,听到郦食其劝汉高祖立六国之后,大惊说:此法大错,如何能得天下?及至听到留侯谏止这一措施,才说幸而赖此一谏。

20、可见石勒本人学习汉族文化经史,是深得其奥的。

21、另外,石勒还曾建明堂、辟雍、灵台于襄国城西,这更是取法于周制了。

22、  三是求贤纳谏。

23、石勒曾准备到襄国的近郊打猎,主簿程琅劝谏他不要去,并举孙策行猎遇刺为戒;即使是枯木朽株,也能为害。

24、石勒认为是书生之言,不听。

25、及至猎时,所骑马触木而毙,石勒自己也几乎丧命,因而懊悔未听忠臣之言,是自己的过失。

26、立即封程琅为关内侯,赐以朝服锦绢等物。

27、由此,“朝臣谒见,忠言竞进”。

28、以后,到太和二年(329年),石勒在巡行州郡时,引见了高年孝悌力田文学之士,赐予谷帛;并令刺史太守宣告所属,凡有意见要说的,不要隐讳不说,朝廷正如饥似渴的希望听到忠言谠论啊!建平二年(咸和六年、331年)三月,石勒将营建邺宫,准备迁都于此,而廷尉续咸上书切谏,石勒怒,欲杀之。

29、徐光力救,劝勒不可因直言而杀列卿,石勒叹息说:“为人君,不得自专如是!岂不识此言之忠乎,向戏之耳!”虽然石勒停建邺宫是暂时的,但他还是赐予续咸绢百匹、稻百斛,以为奖赏。

30、并且,借此机会下令与公卿百寮,每岁推荐贤良方正、直言秀异、至孝廉等各一人,所考试的答策为上第者拜官为议郎,中第者为中郎,下第者为郎中。

31、并令“其举人得递相荐引,广招贤之路”。

32、就在石勒死的那一年,他还选拔了太学生五人,担任佐著作郎。

33、  石勒的招揽人才,重用贤能,可说是经常的和一贯的。

34、他早期就成立了君子营,从实践中认识张宾确有出人之才,于是就重用他,并且用而不疑。

35、及张宾早死,石勒痛哭流涕说:“天欲不成吾事耶?何夺吾右侯之早也!”张宾死后,石勒与程遐等议事,有所不合,石勒又感叹说,“右侯舍我去,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

36、石勒既知人才的可贵,也领会到不得人才的痛苦,这大概就是他能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并且信任而不疑的道理吧!  四是减租缓刑,依法办事,以缓和矛盾。

37、石勒称帝的这年,曾下令“均百姓去年逋调”,又赦免三年刑以下者。

38、不久,又赦免五岁刑以下者。

39、石勒又曾令州郡如有坟墓被发掘不掩覆的,必须推劾查处;暴露的骸骨,县政府要具备棺衾埋葬掉。

40、还曾特别下令:“自今诸有处法,悉依科令”;如果是石勒自己在忿怒中下旨杀的人,而其德位已高,不宜训罚,或是因公致死的孤子,不期而得谴,门下都应奏明情况,石勒就会重新予以考虑。

41、所有这些,是缓和当时社会矛盾的措施,也是石勒稳定政权的办法。

42、依法办案,在当时虽未必能贯彻执行,但在纷扰割据时期,能提出这点就很不简单。

43、  抑且石勒立法虽严,而能灵活处理。

44、如石勒称赵王后,宫门出入规定很严,并且,特别讳言“胡”字。

45、适有醉酒的胡人骑马闯入止车门,石勒大怒,责问守门者,守门者十分害怕,忘了忌讳,说是“醉胡乘马驰入”,不可与理论。

46、石勒听了,反而笑着说:“胡人正自难与言”,对守门者恕而不罪。

47、又有一事,石勒因参军樊坦清贫,就任命坦为章武内史,可有较多俸禄。

48、及坦来辞行,衣冠都很破烂,石勒见了大惊,询问何故一贫至此?樊坦未加思索,很直率地回答说:“顷遭羯贼无道,资财荡尽。

49、”石勒听后还是笑着说:“羯贼乃尔暴掠耶?今当相偿耳。

50、”樊坦这才发现自己犯了忌讳,赶快磕头泣谢。

51、石勒说,“孤律自防俗士,不关卿辈老书生也。

52、”不但没有处分樊坦,还给他车马衣装钱三百万。

53、像这样的处理,执法而不拘泥于法,通情达理,缓和了紧张的局面,也收揽了人心。

54、  五是防止贪赃枉法。

55、石勒尝于夜间外出私访,带了许多缯帛金银财宝,贿赂守门者,求出永昌门。

56、门候王假不但不受,还要把石勒抓起来,及至石勒的随从到后,才告终止。

57、次日清晨,石勒召假,任命他为振忠都尉,爵关内侯。

58、这是鼓励守法不阿,告诫贪赃枉法的办法之一。

59、不过,私访很难经常,故意用财物作诱饵,未免陷人于法了。

60、  六是不念旧恶,收拾人心。

61、石勒称赵王的第三年,令家乡武乡县的父老到襄国来,大家叙齿列坐欢饮,叙述平生家常。

62、有个李阳,原是石勒邻居,两人年年因争麻地,互相殴打,现在石勒当了赵王,故不敢来。

63、石勒说他自己方取信于天下,岂计个人恩怨,特地将李阳找来,和李阳酣饮欢谑,并对李阳说,“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即赐予李阳甲第一区,封为参军都尉。

64、并说明武乡是他的老家乡,死后他的灵魂要回到故乡,即免去故乡的三世课役。

65、显然,这种以乡情打动人心的做法,会收到一定的成效的。

66、  最后,石勒在长期的实践中,加上他的好学,见识大为提高,特别是提出了统一的愿望。

67、在他称帝第三年正月,大宴群臣时,他问徐光自己可比古代哪个开国皇帝,徐光说他超过汉高祖、魏武帝,可比轩辕氏。

68、石勒认为徐光所言过分,自从“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然犹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69、脱遇光武者,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70、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

71、朕在二刘之间,轩辕岂所拟乎!”这段话固然表明石勒有自知之明,不如黄帝,不如汉高祖;也反映石勒要当一个光明磊落者;还有一点,比较含蓄些,即他要当汉祖、光武,这是统一天下者,不愿当魏武、晋宣,因为这是割据时期的霸主。

72、希望统一天下,石勒在临死前说得更清楚,他对徐光说:“吴蜀未平,书轨不一,司马家犹不绝于丹阳,恐后之人将以吾为不应符箓,每一思之,不觉见于形色。

73、”不过,这个愿望未能实现,石勒就病死于襄国了。

74、 从以上的简介你是否对石勒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呢?。

本文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会有所帮助。

本文由'是你的长逸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