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借刀杀人的故事由来(借刀杀人的故事)

借刀杀人的故事由来,借刀杀人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第三计借刀杀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2、名 称借刀杀人地 点西夏时 间北宋时期参战方范仲淹 西夏简介编辑三十六计里的第三计,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3、作品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4、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5、原典编辑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6、[1] 注释编辑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

7、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8、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9、”孚,信用。

10、元,大。

11、贞,正。

12、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

13、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14、”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15、译文在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不明确的情况下,要引诱盟友去消灭敌人,自己就不用出力(以此来保存实力),这是按照《损》卦推演出来的。

16、战争案例一纸救江东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17、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

18、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

19、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

20、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

21、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

22、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

23、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

24、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

25、”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

26、”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

27、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

28、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

29、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30、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

31、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

32、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

33、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

34、指出,曹之,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

35、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

36、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

37、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

38、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

39、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

40、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

41、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

42、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

43、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44、诸葛亮借马超西凉兵马(借刀杀人),来阻止曹操南下(围魏救赵),两计。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宫古茂庭'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