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牡丹江满族风情

  牡丹江地区的满族多居住在宁安市,生活习惯特点如不仔细观察已很难与汉族区别。过去,满族人居室,南面设有较大的窗子,窗纸糊在外面;室内南、西、北均有炕,西南墙上供有祭祖龛。来客人可坐南炕。

  满族人喜欢吃黏食,有黄米面饽饽、黏豆包、豆面卷子、黏火烧等。酸汤子、白肉血肠、火锅都是满族人流传下来的食品。

  满族人很讲究礼节,晚辈见长辈要请安,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家族中十分重视祭祖,祭祖时有待神者谓萨满,系腰铃,手击单环鼓,边唱边说边舞,是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娱神歌舞。近年来已有文艺工作者将其整理改编成舞蹈上演。

  满族婚俗

  满族的婚礼独具特色。在举行"拜堂"典礼前后,新娘还要经过"上头"、"开面"及"坐福"等传统民俗的"洗礼"。

  到了男家,经过"射三箭"、"拜北斗"、"拜天地、祖先"及"跨马鞍"、"抱宝瓶"等仪式后,新娘被搀进洞房。接着,新娘须盘腿上炕、面向炕里"坐福",又俗称"坐帐"、"闷性儿",以此试试新娘的耐性、看看新娘的福份。

  据讲,早年满族女子新婚时的"上头"、"开面"仪式都在到了男家举行典礼之后进行。因为满族男子多为八旗披甲,女子千里而来,军营完婚,进入营帐后才梳妆打扮成婚。"坐帐"的习俗也是从努尔哈赤早年戎马生涯时身穿战服、军帐成婚演变而来。至今满族女子新婚"坐福"时,仍有胸戴铜镜、手执木杖的传统遗俗。

  满族祭祖

  满族人有着深厚的传统信仰和民族感情。每逢重大的年节活动,都要举行祭祖仪式,黑龙江的满族人俗称祭"祖宗板"和"子孙绳"。

  满族居室当中的西墙,是供奉家谱和祖先神位的地方。因此,西侧的炕面较窄,多放有柜箱,是不许人随便坐卧的。柜箱上面摆有花瓶、水具、也不许乱放东西。

  每逢年节来临时,西炕柜箱上面则供奉香火、酒菜。由一家之长洗手焚香后,从西墙上方的"祖宗板"上捧下家谱谱匣,俗称"请谱"。然后将谱单挂起,让家人瞻看,俗称"晾谱"。家人按辈份先后排列,向族谱和家谱奉香祭拜,俗称"拜谱"。然后,分别将去世的家人名字用黑色勾去,新生的子孙名字用红砂填写上,俗称"续谱"。修谱完毕,家长讲述家族的历史,进行家风、家规教育。最后,将谱单放回谱匣,焚香叩拜后,归放在西墙"祖宗板"上。如不必填续家谱时,也可直接在西墙上供奉,不必移下谱匣、展开谱单。

  更早的时候,满族人的家谱并非用黄色纸帛书写的满文名字,而是用不同颜色的布条等连缀而成的"子孙绳"。每个布条代表一个生丁,根据家人的生死添续;隔代之间用特殊的骨饰等表示。祭"子孙绳"时,须将"子孙绳"的一端悬挂在屋内西墙的"祖宗板"上,另一段则续接到屋外的柳树枝上,以此象征家族人丁兴旺。从早年满族的祭柳习俗来看,正反映出对女性生殖力及"生命神"崇拜的古代信仰观念。

本文由'眭统维'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