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紫阳民俗中的“泛神”现象

  紫阳的民俗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泛神现象。历史上紫阳人不仅十分的信神,而且到了泛神的地步。这一点在紫阳现存的许多的民俗中可以看到。

  比如说,紫阳有一种认干老子的民俗。认干老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消灾避祸。孩子出生后,如果八字太小,或者与家人相克,就得给认个八字硬的干老子。这样干老子就能为孩子抵挡灾祸了,一般认为越是那些看起来不咋样的人(如乞丐,傻子)的命就越硬。如果认下这样的干老子,家长就会很高兴。这时,这些被认下的干老子,俨然已不是普通的人了,而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吉祥的"神"了。

  又比如说,紫阳的民俗中有许多的禁忌。其中有一种是不能看蛇交配的禁忌。俗称不能看到蛇生雾。如果看到了就会有灾难。但如果不巧看到了,就要当机立断找个替身。这时候只要你喊,喊山山就是你的替身,喊树树就是你的替身,喊石头石头就是你的替身。这时候山也不是山了,树也不是树了,石头也不再是石头了,而是能够替代人消灾的"神"了。

  其实,在紫阳的许多民俗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泛神"现象。这主要是和民俗的功利性有关。民众创造了民俗,民俗服务于民众,紫阳民俗和全国其它地方的民俗一样,是一种很直接很功利性的信仰。这是有别于一般的宗教信仰的。然而,我们不可以忽略了这种民俗信仰。在某种意义上讲,紫阳的民俗是紫阳百姓生活的一种粘合剂。在紫阳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一种几乎同宗教信仰完全一样的作用。因为紫阳民俗最本质的心理诉求是"和谐",无论它的"泛神"现象多么的严重,它的价值取向确是为了"趋利避害"的。是为了寻求吉祥如意的。同时,在紫阳民俗中最不能忽略的是这种泛神现象常常是能把人们所排斥的事物和美好的事物溶为一体。就拿认干老子来说,人们本来是轻视乞丐和傻子的,在生活中常常会排斥他们的,但一旦认下干老子,他们就成了神,成了美好的事物。他们就能和谐的相处了。这难道不是一种生活的粘合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了商业文化的冲击,紫阳民俗的功利色彩就更加的突出了。而这种功利化倾向是一种十分自私的价值取向。现在人们认干老子,已不再是传统民俗中那种单纯的功利化了,如现在很少有人再去认乞丐和傻子做干老子了。而是转而认那些有权的,有钱或有势的人了。这已不是民俗文化了,而是一种市侩哲学了。这种风气的漫延,势必会破坏民俗文化的传承。而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社会历史的灵魂。是需要积极保护和发展的。

本文由'碧桃奇玮'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