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的“石门楼”
“石门楼”即临街的门口。井陉村民修房盖屋围建宅院时,非常看重“石门楼”的建造和装饰,因其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生活风貌。据《寰于记》载:井陉“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燕赵谓山脊曰戏,下视如井,故胃井陉”这里四面环山,有着丰富的高质花岗岩矿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而形成了一种以花岗岩为原料、集建筑和石雕艺术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街门习俗。
井陉地皮紧张,村民住宅多为四合院。“石门楼”一般建在临建房屋左端,谓“顺置门”,或建在正中,谓“正门”,但有的因临街的自然局限,成其它部位街门,村人视为“歪门斜道”,“鬼午门”,这样的门口是不能建筑“石门楼”的,只能以“破、烂、随便“的特点修建,否则就会“引灾入门”。“石门楼”一般要高出所有的房屋,村民认为这样就可以隐住“福贵”,“门子上锁,路人不见”,故也称为“高门楼”。
“石门楼”的整个建筑一石到顶,且不用任何其它材料辅助。能工巧匠仅凭一双手,“凿、磨、雕、刻”出一块块各种规格的石料,每块石料轻者十余斤,重者可达三、四百斤。修时,工匠们犹如“儿童玩积木”般一座颇有艺术特色的“石门楼”就拔地而起了。
“石门楼”主要由“隐峰、勾头过门、门墩、挑檐石、石匾”等组成。它的每部分,都是一幅美的民间艺术品,无论是给人以稳固之感的“门墩鼓”、隐峰中栩栩如生的“孔雀戏牡丹”鸳鸯戏莲图“;还是勾头那或呼之欲出的”扭头狮子“、或仿佛听到了”喳喳“鸣叫的“登梅喜鹊”;无论是过门上“驱邪”的雄鹰,诙谐的“双雀归巢”,还是寄托着主人对家庭愿望的“福寿康宁”、“紫气迎门”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石门楼”的雕刻艺术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高浮雕”,这种作品粗犷豪放,立体感到强烈,能够产生出逼真的艺术效果;另一种为“浅浮雕”,它表示细腻,线条明快,忽隐忽现,犹如一首优美的“朦胧诗”。从构图上看艺人仍遵循着“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中的国传统绘画的立意特点。
虽然“石门楼”的历史并不长,但它以“土而不俗,华而实在、庄得而大方“的艺术效果,越来越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成为一种新型的街门习俗。
本文由'仇新筠'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