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戏锅巴
解放前什邡川剧班,演出都要“放棚”。就是戏演到最后一台时,大门口不收门票,无票观众也能入场看戏,所以戏院门口往往站了不少人在那里等候“放棚”,看看“放棚戏”,这就是俗称为“铲戏锅巴”。自然地形成了一方之俗。这可以说是争取观众的办法之一。
民国三十年农历腊月十七日晚,新市场德文愉维达洗染店的学徒,正在店内用木炭熨斗熨衣服。当夜正逢本县六律班川剧社从成都聘请来川剧名角登台,十分火爆,十点钟左右,该店学徒趁戏院“放棚”,去看“戏蒂蒂”,慌忙把铁熨斗置于桌案上的毡子上,关门跑到戏院看成都名角易征祥与风鸣演出川剧“情探”,戏快要演到活捉王魁时,突然从戏院外传来高叫声“新市起火了!”顿时,戏马上停演,观众拚命奔出戏院,一时人喊人,人挤人,人拉人混成一团。
瞬间,新市场大火越烧越猛,警察局拉来仅有的手摇式水龙二台,前来救火的人群,而对熊熊烈火也是束手无策,大炎从晚上十点钟一直烧到天明,通夜火光染红了城区上空。一条民国二十四年修的一条新街,共计二十八间一楼一底的、略有新意的、为城区其它街道所不能及,一夜之间,付之炬。
正是:为了铲点戏锅巴,一夜烧毁新市场。
本文由'费莫嘉容'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