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西藏的婚姻和社会关系

  关于从西藏定日地域迁到尼泊尔索卢——昆布居住的藏族,Aziz(阿吉兹)1969年到1971年做过文化人类学研究,考察他们在西藏的生活。现首先介绍她的书上谈及的有些关于婚姻圈和贸易的资料【阿吉兹1987(AZIZ 1978)】。

  富裕的农民都是通过发展家畜和经商而不是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发家致富的。在农村人口中,只有这类富裕农户经常定期地离开农村,前往日喀则、拉萨和聂拉木旅行。他们和其他务农者的区别还在于他们往往从定日以外的上等人家中娶妻〔1987:78;80〕。“匆巴”(商人)是岗嘎镇从事独立经营的贸易者或者兼任官员的。政府与商业是形影不离的。商人以及官员的家庭之间往往有联姻关系(1987:84-85)。从定日以外的上层人家妇女进入农村社会、或者从西藏的大商业中心往岗嘎镇的情况形成跨阶层、地域的网状结构。可是,农村人口和岗嘎商人阶层之间几乎不存在互相通婚的情况、出身于岗嘎的妇女总是留在城镇社区内,她们或者嫁给当地的商人、官员,或者在聂拉木、吉隆、协噶尔或者西藏的其它商业中心找丈夫。婚姻规则是各自所属的集团联姻,只有15—20%的定日家庭中出现跨阶层和民族的婚姻。拉萨和日喀则的商人联姻尼瓦尔人,他们有的女儿嫁岗嘎商人,岗嘎商人家和下层的佣人、工匠、贱民嫁到夏尔巴人。和上层人家的女儿结婚,对于地位较低的家庭来说是具有社会的、心理的以及政治和经济上的意义的〔1987:187—189〕。

  关于贸易和姻亲关系的讨论,决不可忽略定日社会成员中的尼泊尔人。“卡札拉”是最早来自加德满都的尼瓦尔人中的一个阶层。移居西藏的尼瓦尔人都直接迁到拉萨,他们到那里后通过和西藏妇女结婚,便形成了通称“卡札拉”的混血族群,这些人都在西藏的大城市中经商。定日的“卡札拉”是从日喀则迁到的。其他尼瓦尔人认为他们属于下等人,但是岗嘎商人又把“卡札拉”的等级地位看得高于自己,他们争着追求卡札拉妇女。可是,在定日农村,人们都拒绝与卡札拉结亲,正如农村人不和岗嘎镇上的藏族商人通婚一样。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也同样受到歧视,他们当中没有人居住在定日的农业区内,只住在岗嘎镇上。但他们没有属于卡札拉那样有威望和富有,他们都出身于夏尔巴社会的下层,在他们和定日人通婚中,对方一般和他们的经济状况相同〔1987:191〕。

  如上,农民和商人的婚姻的网状关系不一样。农民和商人很少联姻,商人之间有较广泛的婚姻圈。这表示姻亲关系在贸易的活动有很大的功能。又随着贸易的移动,发生异民族之间的通婚,从而形成了新的阶层。这个问题是考察喜马拉雅地区民族关系时应该考虑的课题。

  在柳溪卡,怕两亲家离得近,来往走动的人多而口舌杂等原因,大家喜欢找他乡的姑娘。差巴们常往外地跑,注重门第相当,因此差巴家的外地媳妇比堆穷家比数大。差巴的媳妇之中他乡媳妇占率71%,堆穷的他乡媳妇占率39%(1989:32)。富裕阶层要在商业活动中拥有一个发达的基础,因此一定必要村外的人际关系。可是这个资料没有婚姻圈的范围,所以不能知道人际关系范围的距离。

  Kao村的资料表示村内婚和村外婚的比率是大约一样(合田1987:138—139),但不清楚这种婚姻的选择跟阶层和职业有什么样的关连。

  关于牧畜民的结婚,在节日找对象,自由恋爱结婚的报告较多。包智明关于那曲的说明是:婚姻范围大约是乡的范围。因为男女认识的机会如赛马会是以乡为单位召开的[包1992:55]。

  婚姻圈在藏族之中也有阶层和地域的差别。还有,在本文利用的资料是1950—1960年代的,现在的贸易活动不会有像过去的西藏——尼泊尔之间有连结的广泛性,这个变化可能影响到婚姻范围。不过可以推察传统上联姻保证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确立富裕层在贸易上的利益。在西藏社会也可以说姻亲关系增大了经济、社会上的差别。

本文由'孟州三岁啦'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