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龙舟节
端午节被淡忘了,在老一辈人那里,成为失落的记忆,而在年轻人那里,端午节是如此陌生。我们都知道,文化总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生命力,更何况,传统文化本身就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现代社会,工业化生产,挤压着节日的乡土气息,消解着节日的神秘气氛,不过,与此同时,也似乎在强化着某种文化意识。一种文化情结,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如今,也在人们的心头逐渐苏醒。
话端午,一起走进神秘的贵州高原, 探索者神秘的苗族“独木龙舟节”。
可能大多地方,都在端午节当天举办盛大的龙舟节,但是苗族却是在每年农历5月25日—5月27日,贵州施洞一带居住在清水江边的苗族人民都要举行这一盛大集会,独木龙舟节历史悠久,但因苗族无文字记载,真正的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
龙舟古朴硕大,别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间一根独木为母舟,直径约70厘米,长约24米,两边各置一根直径约50厘米,长约17米的子舟,平时舟身被放置在村口专门搭建的亭子里,龙头则放在村里推选出的鼓主家,农历5月20日至23日期间巫师会按传统做法“起龙”,之后用竹篾将子舟和母舟并列扎成一排,装上精雕细刻的五彩龙头。
由男人们把龙舟抬到水中,比赛当天,吃过中饭后,参加比赛的男人们清一色穿着家织的深紫色的亮布衣和蓝色布裤,腰扎一条织镶着银泡的腰带,头戴黄色的插着三根银片的马尾斗笠,每条龙舟载三、四十人,母舟前方坐有四个人:第一个坐在龙舟与龙头连接处,背朝前方,负责呐喊助威和靠岸撑船;第二个人是中年老人,背朝前方,负责鸣放铳炮,制造声势;第三个人是寨中德高旺众的寨老,也就是鼓主,背朝前方,身穿白色长袍,外套一件黑色马夹,头戴一顶大宽边帽,负责敲鼓。
第四个是一个男扮女装的10多岁的小孩座着负责敲锣,在男孩的是面还有一个小龙头,捆绑一把黑伞为其遮荫,其余的水手分成两排站立在两只子舟上,在水手中间放有一桶糯米饭,饭上供有一只煮熟的鹅,有三位老人站在母舟的尾部,负责掌握龙舟的方向。
龙舟出发前,各寨在龙舟附近的河滩上放一张四方桌,桌上有一升米,米上点有三柱香,放十二元钱,巫师手提一只公鸡站在桌边念巫词,招集山神、树神、祖宗前来保佑龙舟平安比寨,平安回归。之后巫师用茅草沾河水洒向龙舟并一刀把鸡杀死,比赛结束后,巫师又用同样的方法欢送山神、树神、祖宗。
竟渡时,锣鼓喧天,舟上的人随着划水的节奏齐声大喊“嗨!嗨!”。岸上的亲友也跟着龙舟奔跑并高声叫喊,气势磅礴,扣人心弦,龙舟节被推向高潮。
比赛结束后,龙舟靠岸亲友们燃放鞭炮,把馈赠的鸭鹅挂满龙颈,大家开始分享随龙舟带来的糯米饭、肉和酒,一直欢度到黄昏才唱着歌各自划船回家。
独木龙舟是苗族文化的骄傲,无论是两排人站立划桡的姿势和装束,还是采木凿舟,下水到竟渡,其相关的仪规、禁忌和传说,无不体现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文化气息。是中华大地绝无仅有的。
本文由'罕冷丝'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