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为何不能像手机一样看片?这个解释真扎心
智能电视明明有一块优质的大屏,可是为什么用它看片的人总是不及手机和电脑?智能电视明明有海量的内容和强大的视频运营商,为什么就是不能名正言顺的观看B站?本期我们将两个角度出发,一起探寻一下,为什么智能电视无法获得它应有的“自由”。
你的“文化”水平够开启它的“自由”吗?
第一个限制智能电视的“自由”的,是指电视上所有播放的内容都需要通过7大播控平台,而不能直接将互联网上的内容提供给电视用户。
还记得前两年广电总局对电视盒子,以及盒子上的第三方视频播放软件的大力围剿吗?涉及版权、境外影视剧、微电影、网络剧内容服务的APP全都遭遇封杀。电视上的内容,是中国互联网内容的规范和发展中不可冒犯的雷区。
有个常识我们务必要了解,广电是党政执行单位,除了社会服务功能还有政治宣传功能。包括互联网扫黄、互联网文化版权,市场的竞争觉悟比较迟钝,在版权市场不太成熟,又有诸多意识形态领域不良内容进入的当下,广电必须要管。
从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都未超过10%,广电的责任就是让这剩下90%文化水平一般的民众,不要轻易的接受不恰当的宣传。比如错误的政治煽动,错误的价值观念等等。
从微信朋友圈上,塑料造大米、大白菜排毒、柿子+酸奶致死、地热供暖有辐射、大量儿童走失……这些养生说教,封建迷信,失实报道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民智。如果在最喜闻乐见的电视媒介上,也放任这种内容不管不顾,那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牢牢掌握播控权,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电怎么可能让你看电视像用电脑上网一样随便。而且互联网由谁管?工信部。
说到这里还可以继续聊聊为什么这几年才爆发对电视平台上互联网内容的大力监管。第一个原因是宽带提速了,如今20M宽带的家庭应该比较普遍了吧,20M宽带完全可以承载各式各样的流媒体服务。
第二个原因,互联网视频内容崛地而起,互联网视频企业购入了大量内容版权。当你习惯通过上网的方式来追电视剧的时候,发现自家电视机也会上网了,那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直接在电视上追剧。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都用互联网,谁来用机顶盒呢?都去用工信部的电信运营商和宽带运营商,谁来看广电的电视台呢?通过哪一家渠道看电视节目,就意味着哪家的广告费要赚得多,而无论是传统电视还是互联网视频,广告收入都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于是道理就变得很简单了,有利益就肯定有竞争。
所以我们期待的三网融合,期待的在PC、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上都可以一样自由的看片,恐怕短时间之内很难实现了,这个角度也不便深究。相信高民智的你,无论何种情况都可迎刃而解。
花样繁多、时间碎片,我们都“看不起”电视了
第二个限制来源于智能电视本身的使用体验。体验又分操作体验和使用场景。
虽然智能电视的硬件已经更迭过好几代了,Android TV也来到了Nougat时代,但是对于每天都接触智能手机的我们来说,总会觉得智能电视的操作体验要差很多。包括系统的流畅度、UI的设计、软件的交互逻辑。相比于智能手机的精致和丰富,智能电视仍然要粗糙很多。
虽然电视的核心内容在于影视节目,不在于玩各种APP。但是智能电视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它这些功能,并且很多电视品牌都在宣传如游戏、K歌、海量应用等附加功能。所以已经存在了的东西,必然就要接受检验。
目前智能电视平台采用的芯片方案一般都集中在晨星(MStar)、晶晨(Amlogic)、瑞芯微(Rockchip)。就拿目前性能最强劲的Mstar 6A938来说,采用了Cortex-A72 CPU+Mali T820 GPU,安兔兔跑分在6万5千分左右。而骁龙835安兔兔跑分达到了18万分。虽然这样对比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如此巨大的性能差异,也就解释了你经常在智能电视上遭遇卡顿的窘况。
当智能电视的内容足够丰富,丰富到已经掩盖了“影视”这个主角,或者已经影响到了“影视”的体验舒适度的时候,智能电视的发展应该就已经走偏了。另外智能电视的观看场景是十分固定的,必须在家庭的环境。所以也导致了观看内容、观看时间、观看地点的局限性。
更多的人都会带有明确的目的,选择一部电影去电影院,选择一个视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上完成观看。越是用户时间碎片化,越是内容供应山呼海啸,消费者就越难将智能电视当作观影的第一选择。这样的快节奏的生活场景下,看电视的成本太高了。
结语:孩提时代,唯一连接向外界的设备就是一台黑白电视,一家人每个夜晚的消遣,也就是守候在电视机前。而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在,还能回到过去那个场景吗?显然是不可能了。尽管电视也已经被智能化、互联网化,但是仍然躲不过其不断被边缘化的尴尬。它并不像解放我们双手的洗衣机那样刚需,老态龙钟的电视务必要给出新的答案 了。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