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岵山350多座古厝日渐衰败 期待涅槃重生(图)
闽南网4月28日讯 在永春岵山,一座座古厝,星罗棋布地分布在田地间……古厝都承载家族荣耀,是先人的梦想,也是闽南文化的“活化石”。
岵山拥有数量众多的明代至民国期间的古厝,百年以上古厝有350座,保存完好的有100多座,其中既有省级文保单位福兴堂,也有像仁美堂这样的无名古厝。
一座乡镇拥有350座古厝,这种规模即便在闽南也属少见,但这些古厝不仅面临着保护、修缮,还有文化传承与延续的困境。
精美的成美堂因失修日渐败落
【曾经】古厝符号:归侨与荣耀
岵山位于永春县城南部,原名小姑,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因为是有名的侨乡,归乡建大厝成为当地光宗耀祖的一种体现。
岵山镇被列入国家文化部批准实施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中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区域,下辖茂霞、塘溪、铺上、铺下等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50座古厝因保留中国传统建筑木框架风格,又夹杂了归侨集纳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而独具特色。
70岁的李光城是塘溪村人,是一名已退休的建筑专家,基于对闽南建筑的热爱及专业,如今是岵山一名“免费导游”。
李光城说,古人修建一座古厝,选址要求依山傍水,位置、朝向、动土、上梁、粘厝以及完工等都有讲究,还要挑选良辰吉日,避免跟屋主相克相冲。进房需要排位,寓意一辈接着一辈;带着红包进屋,寓意进财;厝旁种荔枝,不仅可以纳凉,还寓意长寿、发财。
古厝那镂空的石雕如何刻成、细小的马腿为何百年不折,题材广泛的雕饰传说又从何而来……相比传承百年的建筑技艺,古厝能屹立百年不倒的工艺也令人称道。
李光城说,古人将红壤土掺粗砂、壳灰、不掺砂的混合物即三合土夯实,还会以糖水替代水进行拌和,并在墙体里放入竹条或芦苇秆,凝结以后,可达到较高的强度,甚至比水泥制品还坚固。更有甚者,还会在三合土中掺米,增加黏合度,坚实的墙体厚度可达到60厘米。另外,古厝还会选用坚实的杉木主梁和适合雕刻、柔韧有度的樟木,只要不被虫蛀,屹立百年是很正常的事。
后人通过对联述说着这座古大厝的过去
【眼下】古厝之殇:失窃与失宠
如今,屹立百年的古厝有的毁了,有的成了危房。
据了解,岵山现存的350座古厝中,保存完好只有三成,其余古厝因被盗损毁严重。如仁美堂,因失窃就成了危房(本报4月20日曾作报道)。
铺上村的成美堂,虽然外表破破烂烂,但70多岁的陈阿伯说,单屋内的12个木雕窗,十几年前就有人出价6000元/个。虽然族人不可能卖,但闻讯赶来的小偷却在一夜之间,偷走了10个窗户,几天后,又将剩下的2个撬走。
为了防盗,许多屋主不仅会养狗专门看护,还会在雕刻上面划上几刀。
此外,之前,古厝里都是几口甚至十几口人一起居住,但根据岵山镇政府的资料显示,目前,30%左右的古厝是无人居住或者处于无主状态。
住在儒丰堂的李阿姨说,如果条件允许,他们会搬出去住,因为古厝没有卫生间,蚊虫多,年轻人受不了。成美堂的陈阿伯很喜欢住在古厝里,光线充足,而且透气,空气也好,不像砖房压抑,但基于安全考虑,他必须与儿子同住。82岁的陈振礼老人嘴里都是古厝的好,但经济能力一般,没有修缮能力的他,只能望着这座危房叹息。
“没人住,也就没人维护,古厝破败得自然也快。”塘溪村村委、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陈礼波认为,古厝被毁,无人居住比偷盗更可怕,理由是偷盗可以管控,但若让新一代人搬进古厝实在太难。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