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铁1号线是怎么建成的? 重温地铁1号线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一位名叫查尔斯·皮尔逊的人“异想天开”:看到墙角的老鼠洞里,一只老鼠在跑来跑去,他想到让火车在地下跑起来。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了。
155年后,穿过一座城,跨过一片海,经过3年8个月的建设,厦门地铁1号线终于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正式开通,圆了厦门人的地铁梦。
要知道,地铁是高密度、特大型、综合性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建造如此浩大的“地下王国”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想知道厦门地铁1号线是怎么建成的吗?那就让我们乘上“时光机”一起重温厦门地铁1号线的诞生过程。
线网规划 2000年就开始研究 2006年形成第一稿
在地铁建造之前,工程师首先要规划列车行驶的线路,这就是地铁线网规划。早在2000年,厦门就开始研究地铁线网规划,2006年形成第一稿,之后修订第二稿,初步形成“中心放射、环湾发展”5条线构成的轨道交通规划,规划线网总长224公里。
建设完成后,地铁1号线全长30.3公里,共设24个站点。其中,地下站23座,高架站1座。起自镇海路站,终至岩内站,约52分钟跑完全程。1号线衔接新老城区,贯通厦门岛南北交通大动脉,减轻城市北向通道厦门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的跨海交通压力,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地质勘查 空心钻头取样分析 地下情况一目了然
厦门是名副其实的“地质博物馆”,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可以说,软的很软,硬的很硬,地层基岩为侵入花岗岩,并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产生广泛发育的各种混合岩,地铁沿线河湖相、海积相及海陆交互相淤积交叉,地下水位较高,在地表以下一两米,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
如何弄清地下情况?使用地质钻机在地表下钻出一个个深深的孔,再用空心钻头将岩土样带出地面进行取样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建设者们拥有了“透视眼”,对地下情况一目了然。
管线迁改 涉及1000多份合同 还迁移6410棵乔木
地铁工程浩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挖一条隧洞,远比想象中复杂,正式开工前就涉及地下管线迁改、房屋征迁、树木迁移、交通导改等环节,每项都是挑战。厦门地铁开工前各项计划制定与专题研究,更是考验着厦门地铁建设者。
为此,他们走访调研19个城市,花费半年时间,研讨出符合厦门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规划表格。
地下管线被称为地下生命线,仅管线种类就涉及20多种,产权单位涉及十几家。1号线全线仅管线迁改合同就签订了1000多份,迁移了6410棵乔木。
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围挡施工,地铁建设给城市带来“阵痛期”,但无论如何施工,道路也从未封闭,这在其他城市地铁建设中也是少见的。据悉,1号线交通组织审批方案就达到了500多次。
车站开挖 明挖结合局部盖挖 安全经济兼顾行车
根据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地面交通、地铁功能要求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法。1号线共有24座车站,其中地下站23座,高架站1座。车站主要的施工工艺有明挖法和局部盖挖法。
明挖法就是从地面自上而下进行开挖,这是最常见,也是较安全又经济的施工法,在高崎、塘边等岛内外13座车站就用了这一工艺。
在交通疏解困难的路段,如将军祠、吕厝等站点,采用局部盖挖法,即在地面上铺一个大盖板,作为临时路面供车辆通行,底下进行施工,兼顾了行车与施工,但会增加施工的难度。
区间隧道“钢铁蚯蚓”盾构机 刀盘快速旋转掘进
区间隧道是链接车站之间的地下通道。不仅工程量大,周期长,在地下施工的不可预见性也很多。
矿山法是1号线常用的施工工艺,需先在施工区域内建一个小小的施工竖井,施工人员再从竖井下去,像“土拨鼠”一样在地下慢慢掘出通道。
盾构法也是1号线用得做多的一种工艺。使用这种工艺,自然少不了“秘密武器”盾构机,它的头部装有锋利的刀盘。当盾构机掘进隧道时,刀盘快速旋转,就像男士剃须刀一样切削下泥土,盾构机也就似一条“钢铁蚯蚓”,迅速从地下穿梭而过,一条长长的隧道就建成了。
又大又硬、随意散落、数量众多的孤石是盾构机挖掘过程中遇到的一大“拦路虎”。盾构机的“牙齿”啃不动它,就要想办法挖掉或炸碎。
关键节点 洞通、轨通、电通后 全线联调运营演练
在土建施工进展过程中,铺轨工程、电缆铺设、接触网架设等项目也随之陆续开展。
2017年3月12日全线顺利“洞通”,全线车站主体实现封顶,标志着1号线全部主体工程圆满完成;2017年5月8日实现全线“轨通”,标志全线结构性基础设施全部完成;2017年6月30日实现全线“电通”,标志着地铁1号线将由安装阶段转入全线综合联调、运营演练阶段。
运营筹备 6天体验式运行 交出优异成绩单
地铁基础设施都建完后,还要进行全线附属结构(出入口、风亭等)施工,车站和控制中心装修,安装机电设备,系统综合联调,“跑图”验收等。
同时,地铁运营工作进入紧锣密鼓的招聘、培训、演练等工作。
去年国庆期间,为期6天的1号线体验式运行圆满收官,给厦门市民带来了安全、平稳、有序、难忘的乘车之旅。地铁1号线也提交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181261人次乘坐体验,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开行列车1463列次,地铁运行图兑现率100%,正点率99.93%。
通过“大考” 多轮运营演练 得到高度评价
2017年5月底起,地铁1号线启动了多轮运营演练,分为4个等级共494个项目,包括行车、客运组织、火灾爆炸、反恐综治、较大故障、常发故障和开通运营等内容。
2017年11月15日,地铁1号线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大考”,获得专家组对试运营具备开通条件的高度评价。
地铁1号线的编制为2123人,完成全部人员的招聘工作,实现全员到位,齐装满员迎接试运营的开启。
正式开通 首日客流量 破20万人次
2017年12月31日,地铁1号线正式开始为期一年的试运营。开通首日,仅1小时,客流量就突破了24606人次,5小时突破11万人次,全天累计进站客运量203776人次。当日上线19列车,全天共计开行275列次,列车正点率98.9%,运行图兑现率100%,运营秩序平稳有序。
【1号线地铁车辆】
目前,厦门地铁1号线车辆已到33列,完成列车调试28列(含车载信号),签署预验收24列,已能够充分满足1号线开通初期的用车需求。预计2018年3月底,40列车将全部到位。
列车总长约118米,宽2.8米,列车定员载客量1460人/列,超员载客量2062人/列。
车内配置:橙红色的座椅屏风、两排拉环扶手、路线等有浓浓“闽南风”。LED照明、低噪音变频空调、19英寸地铁动态路线显示屏、站点播报电子显示屏、老弱病残孕专座、球柱柔性拉手、WiFi系统、灭火器等装备一应俱全。地铁车内的所有紧固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针对厦门高温、高湿、高盐的气候特点和线路特点,为车体内部特别进行的防腐设计。(厦门晚报 记者 张诗 图/陈立新)
地铁1号线大事记
●2014年4月1日厦门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
●2014年6月8日首台盾构机在诚毅广场站始发。
●2016年5月9日接触网“第一杆”成功安装。
●2016年6月30日厦门地铁控制中心主体封顶。
●2016年10月31日首列车辆举行接车仪式。
●2017年1月19日火炬园变电所和董任主变电所正常投入运行。
●2017年3月12日全线顺利贯通,车站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2017年5月8日全线“轨通”,标志全线结构性基础设施全部完成。
●2017年6月30日全线“电通”,标志着1号线将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开始全线综合联调、试运行、运营演练。
●2017年8月5日开始20天的“跑图”,标志着1号线列车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2017年8月24日20天的“跑图”试运行圆满完成;2017年9月30日“三权移交”标志着地铁1号线由建设阶段正式进入运营阶段。
●2017年10月6日至11日开放市民体验式运行。
●2017年11月15日1号线试运营基本条件通过专家评审会。
●2017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为期一年的试运营。
附标题: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 重温地铁1号线诞生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