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滇缅路上的永春人:刘贝锦刘瑞齐颜世国蔡汉良林广怀

那些年,滇缅路上的永春人(下)

□记者梁白瑜

“‘华侨青年义勇队’是祖国政府对我们青年机工回国服务的称呼,我们必须名副其实,矢忠矢勇,埋头苦干为八百万华侨争体面,为国家民族争生路。”这是1939年南侨总会公布的十条《机工回国服务信约》中的第七条。

遵守信约,奔走在滇缅路上“为国家民族争生路”的3000多名南侨赤子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讲讲永春籍机工刘贝锦、刘瑞齐、颜世国、林广怀以及虽非永春籍却与永春渊源颇深的蔡汉良的故事。

子承父志爱国爱民

滇缅路上的刘贝锦(刘贝锦之孙刘振和供图)

滇缅路上的刘贝锦(刘贝锦之孙刘振和供图)

刘贝锦(1902-1958<另一说为1959年>),祖籍湖洋镇锦凤村,出生于马来亚。他是新加坡著名画家刘抗的堂叔。其父刘筑侯(字行,号静波)与刘抗的祖父刘惟有是亲兄弟,皆出自锦凤村锦龙角落的“凤龙堂”。

说起刘筑侯,在湖洋,老人们还记得这位热心肠的乡贤。“他对家乡人极好。”湖洋镇侨联主席刘锦城说,听老人说起家乡人下南洋之初,人生地不熟的,常会到刘筑侯家吃饭。作为南洋富商,刘筑侯的乐善好施被载入《桃源刘氏族谱》,说他“凡有所求,无不乐为”“倡捐巨资建筑麻坡中华学校”;而56岁去世时,尚有颇多利国利民之事,未能完成。可喜的是“其子善体父志,克成其功”。

的确,作为儿子,刘贝锦不仅与父亲一样热心公益,更在祖国危亡之际的1939年,响应陈嘉庚的号召,毅然流着泪辞别家人,携带自家企业的10多辆大卡车,加入南侨机工队伍,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1939年3月27日,刘贝锦率领第三批南侨机工从新加坡启程,乘轮船抵西贡,后转火车到达昆明。这一批回国机工共590多人,他任总领队。后来,刘贝锦出任“华侨先锋队”大队长,而在滇缅路上,华侨先锋队是牺牲最大的队伍。

“为了防止日本军队抢走外国支援中国的军需物资,1940年,在日军南进之前,华侨先锋大队又奉命进入缅甸境内抢运。华侨先锋大队的总处设在缅甸首都仰光,并在腊戌、八募设有分处。”曾为华侨先锋大队九中队的队长的李民生讲过,1942年,日本军南进,仰光、曼德勒、腊戌、八募相继失守。随后,腾冲以及中国300公里的土地也被日军占领。华侨先锋运输大队伤亡惨重,奉命撤退。最终,华侨先锋大队只有三分之一的车辆和人员撤离成功,其余人员还未来得及过惠通桥,就遭到了日军的杀害。

多才多艺、敢做敢当的大队长刘贝锦是幸存者之一,然而抗日胜利后,他却遭遇凄凉。1958年在重庆监狱中去世。顺口一说,1926年,刘贝锦在新加坡创办了南洋第一家电影自制公司,并拍摄了新加坡的首部华语片《新客》,也因此刘贝锦亦是南洋电影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