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泉州大街小巷刺桐树影稀疏 为何刺桐城却少见刺桐花

沈海高速洛阳江服务区段刺桐花竟相开放 (陈小阳 摄)

盛景再现

刺桐环城 因而得名刺桐城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2011年,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在新作《洛阳桥》中用刺桐花起句,展示了刺桐花与千年古城难解难分的历史渊源。

相传,五代时的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的城郭,曾经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生长得花繁叶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泉州也因此被称为刺桐城,名闻海内外。

泉州著名摄影师陈世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刺桐艳双塔的魅力景象

繁花似锦

文人墨客爱咏叹

刺桐花美红似火,刺桐树被当作“瑞木”,历代文人墨客对此多有咏叹,留下了不少佳句。

泉州市旅游局前局长颜年安曾对历代诗人描绘泉州刺桐花的诗篇进行研究,并以《刺桐花开刺桐城》为题,发表在2005年泉州晚报刺桐红版。

据他调查,最早诗咏刺桐的是唐朝的陈陶。陈陶曾经路过泉州,写有《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六首,其一:“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其二:“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其三:“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其四:“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其五:“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其六:“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古人爱刺桐花,对花的生长变化也观察入微,因此曾以刺桐开花的情况来预测收成:如头年花期偏晚,且花势繁盛,那么就认为当年一定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也因这个说法,促成了宋朝两位泉州官吏写诗相辩的佳话。

争论的一方是作为廉访使到泉州的丁渭,他很希望能先看到刺桐的青叶,使泉州年谷丰熟,于是写下这么一首诗:“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卜年丰。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争论的另一方是到泉州郡守王十朋,他与丁渭抱有相同的愿望,但他不相信先叶后花或先花后芽那一套谶语,以“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军欲烧空。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表达自己的看法。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