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泉州西街裁缝老店私人定制 老街坊过年爱做新衣

穿上王少龙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新衣裳
做新衣 穿上王少龙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新衣裳,阿婆笑得特别开心

闽南网1月22日讯 还记得小时候,年兜将近,父母领你去做一身新衣裳的兴奋吗?恭敬地站在裁缝师傅面前,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等他量完尺寸,无比期待。时光流转,如今商场的衣裳琳琅满目,款式又潮,成了更多人的选择。不过,西街上仍有这么一群人执著地坚守着:新年到了,到店里裁一身新衣裳,老裁缝的手艺,针脚细密,好穿耐磨,比街上买的合身多了。

西街430号,38年的裁缝老店,不到2米宽的店面,一不小心,就容易错过。所幸,对面的奉圣宫就是它的活招牌。一打听裁缝师傅王少龙的名字,老街坊都认识。

这么多年了,王少龙仍坚持每天8点开门的习惯,准时开始忙手里的精细活。店内很安静,除了缝纫机的声音外,别无他声。有时,电话乍一响起,王少龙嘴角一扬,准是哪位慕名而来的顾客又找不到地方了。

因为自幼家贫,王少龙13岁便出来拉板车,一干就是10年。那时的裁缝师傅很吃香,担心娶不到老婆,王少龙这才改了行。他手脚很勤快,做一件衣服,半天可以挣1元,一个月下来,比一般的国企都要高。那时,也是西街的布店、裁缝店高峰期,一共有10家。

临近过年,10家裁缝店都特别忙。从腊月开始接货,接着便“闭关”,专心赶货,生怕人家过年穿不上新衣服。当时的店面比现在足足多了3倍,爱人、妹妹还有嫂子,都学得一手裁缝功夫,全家总动员,王少龙还先后带出了8个徒弟。

只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人们渐渐都到店里买衣服了。新年到了,到裁缝店扯一件新衣裳的时代逐渐终结,徒弟们也先后不干,王少龙的店缩水到如今的规模,多余的空间租给了鞋店,妹妹和嫂子也都转了行,只有62岁的王少龙仍坚守着。

如今,光顾的都是多年的老街坊顾客,以中年女性居多。70岁的张阿婆,就是其中一员。阿婆家早年以种田为主,家庭并不富裕。一个月前,她刚从店里领了2套衣服回家。一套自己的,爱水的阿婆特地挑了俏丽的颜色;一套老伴的,做的是中山装。儿女小的时候,衣服也都是来这里裁的。做的衣服虽然比较便宜,但那时穷,常常是大儿子的衣服拿来改小,给小儿子穿。裤子外层穿旧了,把内里翻过来,改改再继续穿。

几十年过去,张阿婆仍然中意这里量身定做的衣服,春节都要来这里做上一套新的。尽管儿女也会给她买,但阿婆却嫌买来的衣服不够合身,而且裁缝铺针脚好,不容易坏。

相比之下,西街东段老颜的布店,早已更新换代。20多年前,这家布店可是西街人最钟爱的。买不起衣服的人,总要来这扯一块布,回家自己做。住在旧馆驿的刘宝珠阿婆,当年和丈夫拉扯着7个儿女,家里连吃的都不够。但她仍然坚持着每年给孩子们做2套新衣。为了省点钱,阿婆都到店里裁布自己做衣服,从夏天开始做,新年刚好穿得上;到了冬天,就得开始准备第二年夏天的衣服。

眼看着生意越来越不好,老颜不再卖做衣服的布,而改卖窗帘布。只是,这一次,还能坚持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