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山西官员张宏志被提拔前遭匿名信举报 举报者:写着玩

“举报不属实,属于诬告”

张宏志被举报贿选的消息,也传到山西省委组织部。

2015年4月,山西省委组织部一名厅级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当时山西空缺15个县委书记岗位,这些空缺至少有8个是因为原县委书记违法违纪被查出现的。廉洁,成为经历过塌方式腐败后山西选拔官员的第一标准。

山西省委组织部相关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在挑选县委书记人选时,与已落马的省部级和厅局级官员有染的官员被排除在外,考察期间和公示期间有举报的,不管举报是实名还是匿名都要查,查出问题的立马会被拿下。此外,组织部门还联合纪委、房管、工商等部门对考察人选的房产、家属经商情况进行调查。经得起这系列调查的官员,才可能进入公示环节。

为防止带病提拔,山西此轮选拔县委书记与过去还有不一样:全程差额,全程记名推荐,全程廉政审查等。

“你推荐的县委书记将来被查出问题,推荐人都要被追究责任。”山西省纪委一名官员说。

此前南方周末记者曾了解到,因审查严格和压力太大,山西吕梁曾有五十多名符合县委书记选拔标准的处级官员主动放弃参加县委书记选拔,不愿意参加选拔的官员的人数,占符合选拔基本条件人员的一半。而一些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没问题的官员,很快被发现存在严重的贪腐行为被查处。

在山西省和临汾市两级组织部的审查中,张宏志也未被发现有重大的贪污行为。11月19日,上述山西省委组织部官员再次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张宏志通过了严格的廉政审查,没有查出问题。

山西省纪委一名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接到匿名信后,山西省和临汾市两级纪委对匿名信的内容是否属实进行了排查与初核,既没有发现类似举报,也没有查到张宏志向罗清宇等行贿的线索、证据。而在山西省和临汾市两级组织部的审查中,张宏志也未被发现有重大的贪污行为。

5月,经过了山西多个部门多番调查的张宏志被任命担任山西夏县县委书记。

“经过调查和研判,匿名信对张宏志行贿市委书记买官的举报不属实,属于诬告。”山西省纪委一名官员介绍。

临汾市纪委副书记樊奋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虽然有匿名举报,但张宏志还是通过了组织部和纪委等部门严格的审查。

7月3日,匿名信事件两个月后,山西省阳泉市委书记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有长期观察山西官场的人士认为,11个地市抓了5个市委书记,如果罗清宇真的受贿提拔了张宏志,恐怕他也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

2015年9月,上级部门基本认定对张宏志的匿名举报是诬告。匿名信被转给了临汾市纪委。查出匿名诬告者是谁,成为临汾市纪委的一个任务。

“坚决要查处这种诬告”

在匿名信被认定为诬告后,山西省纪委曾多次开会研判。11月20日,山西省纪委新闻发言人范晋昌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最开始有这样的担心:如果查诬告,外界可能认为山西在打击报复举报人。

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情况,曾在山西官场出现过。一名熟悉山西官场的知情人士透露,几年前曾有一名山西官员举报准备提拔为副省长的任润厚,但任润厚还是当了副省长,举报者反倒被免了职。2014年8月,任润厚落马,当时举报的内容被证明部分属实。

这次,虽然上级部门经过调查,证实张宏志是被诬告,但有过举报人被贪腐官员打击报复的先例,山西省纪委关于外界可能会质疑“查诬告是打击报复匿名举报人”的担心不无道理。

在山西一次高层会议上,有人说起此事。“大家高度一致,坚决要查处这种诬告。”11月24日,山西一名省委常委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诬告给官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临汾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刘予强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过去不少官员深受诬告之苦。一旦有人要被提拔,就有人写举报信。收到这些举报信,纪委研判后一旦找干部谈话,“某某某被纪委调查”的消息就会传开。即便被举报的干部根本不存在举报中的情况,也会给他造成不好的影响,他本人也觉得很委屈。

诬告还可能导致一个官员的提拔受阻。“过去,有的干部准备提拔,就有人写信告。一告,这个干部就放放吧,这一放就把人家给耽误了。”上述山西省委常委说。

在这位省委常委看来,诬告得不到惩治,会导致想干事的官员们不敢得罪官场上的“坏人”,“你得罪了这些坏人,将来提拔时就可能被他们诬告,影响提拔”。

“如果不查清楚是谁诬告张宏志,张宏志本人将背负巨大的压力,而且肯定会猜究竟是谁在背后诬告他。猜来猜去,人与人的信任就没有了。”刘予强则说。

王儒林在一个内部会议上公开表态,“对于匿名诬告、制造谣言这种歪风邪气要坚决压制下去,决不能让诬告陷害、制造谣言在山西横行,如果还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照样严肃查处,省委一定要还干部清白,一定要保护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范晋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省委坚决要查,这表现出一种担当。”樊奋强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诬告陷害他人意在使他人受纪律追究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职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随后,山西省纪委对是谁诬告张宏志做出了三种可能性分析:第一种是与张宏志有竞争关系的官员;第二种是对临汾市委班子不满的官员,可能是被处理过的官员;第三种可能是与张宏志有过节的官员。

临汾市纪委也做出了类似的研判。临汾市纪委副书记樊奋强介绍,临汾纪委研判认为后两种可能性更大,经过细致调查,一个曾被临汾市纪委处分过的当地处级官员成为重点嫌疑人。

“给官场上那些爱乱告状的人一个警告”

樊奋强说的人,叫常引根,曾担任临汾市文物局局长。2013年,临汾市纪委接到举报后曾查处常引根在担任文物局局长期间私设小金库、工程不招投标、擅自处理公房、擅自以解决班子成员交通问题为由购买两部车、挪用专项资金40万元等问题。

“当时,常引根受到撤职并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樊奋强介绍。

常引根被撤职后,临汾仍不断有人举报他存在更严重的贪腐问题。山西省一名副厅级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当时有人继续告常引根,觉得处理太轻,临汾市委包庇常引根。”但是,常引根仍多次私下对临汾市委处分他表达不满。

常引根不仅符合因受过处理心怀不满的条件,还符合与张宏志有过节这一条件。

11月23日,临汾市纪委处级官员、常引根案调查组组长汪俊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常引根曾与张宏志在同一个单位搭班子,并有矛盾。

2003年左右,常引根时任临汾市商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副处级,因一把手空缺,常引根主持工作。当时,张宏志是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正科级,是常引根的下属。

时任该公司副总经理的张胜来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常引根与张宏志共事仅几个月,不久张宏志调任临汾市外经贸局担任副局长。但是,张的工资关系尚未转走,常则擅自通知临汾市财政局停了张的工资。有一天,张宏志为工资的事找到常引根理论,两人发生了冲突。“没有打起来,但他俩声音很大,我听到后去劝了一下。”

临汾市纪委纪检监察五室副主任刘兵,曾找张宏志做过调查。张宏志称,当年常引根经常挑拨他与其他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他也认为常引根就是匿名诬告者。

2015年8月1日,再次接到举报的临汾市纪委将常引根双规。经临汾市纪委调查,常涉嫌在一项工程中向一家企业老板索贿300万元的事情,其中200万用于给其妻妹买房。被调查时,常引根、其妻、妻妹名下共在北京、天津、海南、河北等地拥有11套房产。

汪俊还发现,张宏志与常引根另有矛盾。常引根索贿涉及的“丁村博物馆”项目,在张宏志担任县长的临汾市襄汾县境内,两人为这个项目也曾有过工作上的分歧。

汪俊接手常引根案后,2013年曾处理过常引根的同事就告诉他,常引根在双规期间爱下跪,动不动就给办案的纪委官员下跪。

“果然,我第一次见他,一进双规地点的房间,他就跪下了,求我放过他。我骂他不像个男人,再下跪就不见他,他才不敢了。”汪俊介绍。

汪俊还发现,常引根很迷信,“他信风水,阴历初一、十五就不配合问话。他说,‘这几天我什么都不会说,过了这几天我什么都说。’”

由于担心直接问常是否写过诬告信其不会承认,汪俊决定委婉地试探一下双规中的常引根,“老常,你以前有没有向组织反映过别人的什么问题?”

常引根爽快承认,“写信举报过张宏志。”汪俊问,“那你举报说的这些事,是你参与过还是听说的?”常引根说,“写着玩的。

在一份亲笔写的书面材料中,常引根承认,“信的内容是胡编的,道听途说的一些事凑合起来的。”

“调查他索贿300万的事情,费了老大劲,调查他诬告的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汪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常引根在亲笔写的检查中称,今年上半年的一天在微信上看到张宏志拟提拔担任县委书记的消息后,“心中不平衡”,写了那封举报信。2015年5月9日,他让妻妹武某在北京市昌平区长辛店邮局用平信寄出了匿名信。

刘予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当前大背景下查清诬告案,“还干部以清白,省里还是有担当的,临汾干部都感觉非常振奋”。南方周末记者在临汾接触多名县处级官员则表示,“常引根诬告别人被查处,这给了官场上那些爱乱告状的人一个警告”。

这是临汾市纪委有史以来查处的首例诬告案。目前,常引根因诬告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另因涉嫌索贿300万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南方周末记者多次联系诬告受害者张宏志试图采访,现任山西省夏县县委书记的他都没有回应。(汪俊、刘兵为化名)

(原标题:写给省委书记的匿名信)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