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白化黑叶猴17群118只 黑叶猴为什么会白化?
11月17日,广西首只“高颜值” 雌性白化黑叶猴首次在该县桃城镇宝新村逐钦屯一个山名叫“山绿”的山上被发现。位于大新县的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黑叶猴为数不多的分布区之一,目前发现有17群118只,其中包括唯一一只约3岁左右的白化黑叶猴,占全球黑叶猴种群数量近7% 。这里也是全球黑叶猴为数不多的分布地区之一,目前发现有17群118只,其中包括唯一只约3岁左右的白化黑叶猴,占全球黑叶猴种群数量近7%。
黑叶猴在我国仅分布于广西、贵州及重庆,分布区域狭窄,野外种群数量稀少。广西黑叶猴种群数量的1/3左右,是广西黑叶猴分布最集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区域。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叶猴占全球黑叶猴种群数量近7%
村民发现黑叶猴后,报告给相关部门。随后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股股长赵家新曾多次蹲点守候,并近距离地拍下近100张有关白化黑叶猴活动的图片和视频,为进一步研究白化黑叶猴现象收集到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黑叶猴为什么会白化?
针对动物的白化现象,专家解释说:白化现象在自然界时有发生,偶尔出现有异于同种动物的个体,特别在毛色等体色上与同种动物的其他所有个体有着明显的差别。湖北神农架一带是白化动物出现最多的地区,但白化的黑叶猴在广西还是第一次发现。
白化动物是体色异常呈白色的个体,对于自然界中的物种来说,同一个物种的成员彼此的形态结构都十分相似。但在高等动物中,偶尔出现有异于同种动物的个体,特别在毛色等体色上与同种动物的其他所有个体有着明显的差别。 白化动物在其体内结构与各种脏器上与同种的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基因影响动物体色的途径是十分复杂的。主要是控制酶的活性,通过酶来控制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最后决定了动物的形态。在正常动物的体内,一些苯丙氨酸参与构成动物体的蛋白质,另一些苯丙氨酸则转变为酪氨酸,经过酪氨酸酶的作用最后形成黑色素。而在白化动物体内由于缺少酪氨酸酶,所以不能合成黑色素,形成了白化现象。
黑叶猴基本资料:
黑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francoisi):体长约50-60厘米,头小,尾巴较身体长,细长的四肢;头顶有直立的毛冠,体背毛比腹面的毛长而密,臀疣较大;全身黑色有光泽,耳基至两颊有白毛,手足均为黑色。以果实、种子、嫩芽和叶柄为主要食物,也吃鲜枝嫩叶、花苞、竹笋、小鸟及昆虫,食物可达80余种。
黑叶猴是比较典型的东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树栖叶猴。主要栖息于江河两岸和低山沟谷地带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栖息生境的海拔高度不及1200米。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广西叶猴纪录片在线观看
广西发现的白化黑叶猴在我国非常少见,惊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动物保护。
附标题:广西现白化黑叶猴(图)目前发现有17群118只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