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虹山:他们的信仰和古厝
提起虹山,映入人们脑海的大概就是油菜花和瀑布,鲜有人知,这里有传承300多年的庙宇——聚峰宫,她是虹山信众的精神归宿;还有历尽沧桑的古民居分散而立、点缀乡里,供人鉴赏、引人幽思。
聚峰宫是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之一,是虹山信众祈福消灾的信仰所在。相传,早在1161年,圣祖妈便从仙游县鲤南镇圣泉村圣灵宫“分灵”至虹山乡,康熙八年(1669年)虹山彭氏廿六世祖存素公斥资建设聚峰宫,代有修葺,至今已有346年历史。据聚峰宫理事会会长彭起水介绍,上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聚峰宫曾遭损毁,但信众将圣祖妈像藏匿供奉,香火不绝,直到70年代,聚峰宫才由华侨集资九万多重建。
聚峰宫如今占地20000平米,穿斗抬梁悬山式结构,屋脊塑双龙朝阳,闪烁金光,主殿厅堂高大,庄严古朴,龙柱浮雕,镌镂精细,斗拱层叠,雕梁画栋。与其他庙宇不同的是,正殿左边有一天然石牛,栩栩如生,传说在建宫之初就有块石头在原址上,就像一只牛睡在家里,有鉴于此,上世纪七十年代重建时,人们便将这块石头保留下来,并雕刻成石牛模样。
聚峰宫庄严恢弘,香火氤氲,既是圣祖妈信众祈福朝拜的圣地,又是游客观光旅游的妙处。而虹山的古民居,据考证始建于唐末宋初年间,至今保存较久的有“大厝”、青石厝和土楼。
虹山村民口中的“大厝”,与其他地方的红砖灰瓦白墙不同,这些古厝都使用红砖红瓦,屋脊都成弧线,不少为两段斜入高天的长燕尾形,风格艳丽而张扬,厝内的房梁、顶梁柱、檐角……处处精心设计,镌刻虫鱼鸟兽,别致典雅,蔚为壮观;青石厝常以上好的青石为外立面和门面,房顶铺设黑色瓦片,格局方正得体,通明宽敞,透过门前的灯笼,仿佛能看到当年灯火辉煌的场面;建于1750年的土楼,正面以厚实坚固的生土墙承重,一层墙面外砌青石,煞是好看,二层的石窗据说是当年用来防抗土匪盗贼的,虽历经岁月洗礼、颇有损败,但在现代文明里却又有别样情趣。
聚峰宫和古民居,极尽砖雕石刻、匠心独运之功,古朴幽静又富有文化魅力,不日也将成为虹山村除了油菜花和瀑布外的又一名片。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