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平和南胜“克拉克瓷”400多年前从这里走向世界

文献记载:1621年至163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曾三次在中国收购瓷器,数量动辄上万。此后的80年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家从中国运走的瓷器就达1600万件,其中有数目可观的平和窑产品。

海上丝绸之路使人最容易联想到海运,可以想见,数百年前,这些数以万计的青花瓷必须有航运。南胜窑的航运在哪里?

位于南胜法华村的田坑窑,一座国内罕见的明代烧造素三彩民间专业窑址,如今成为一处“海丝”遗迹。当年那次考古发掘,解开了日本人有关素三彩多年猜想。站在现场发现,窑址旁边有条小溪,由此联想到另外几处窑址,无一不是选择在离溪边不远处,除了生产的不可或缺外,更重要的还是运输上的考量。或许当年这些刚出窑的素三彩就是通过小竹排或小舢板一样小船运出去的。每一条溪流都连着大海,这些山间小溪就像是海的神经末梢。年近八旬的李跳发老人回忆,他年轻时,这码头一带商贾云集,浅浅的南胜溪上船来船往。解放前后,南胜还有30多条的运输船。在老人的回忆中,以前,由于南胜溪流浅,每隔一段距离就围有一道河坝,为抬高水位得以通过乌篷船这样的小型商船。在南胜镇区,至今还留有一座始建于公元1321年元至正年间的始祖庙,可见这山区小溪正是航海起点。

平和克拉克瓷在景德镇外销瓷冷清时应运而生。当年江西人最先选择在九峰广开窑炉,大量造瓷,这些瓷器经九峰溪转韩江进入汕头港,这些瓷器也成了今天的克拉克瓷的一部分。可以说九峰的制瓷历史比南胜要早上半个世纪,然后,进入17世纪后,平和烧瓷的重心已转移到了南胜,九峰窑几乎是一夜之间就熄灭了。是什么原因使之转场?看似敦厚的青花瓷,其实是敏感的,它对泥土的挑剔超出一般人的认识。目前所知,南胜一带制瓷高岭土远胜九峰,在当年,可能导致九峰窑口衰落的一个原因正因缺了这最不可缺的合格高岭土,导致烧不出精品青花瓷;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运输问题,当年的月港已取代泉州港的贸易中心地位,从南胜到月港远比九峰到汕头港要近很多。巨额贸易让人选择水路运输发达的南胜,这是历史的必然。可以推断,当年南胜窑口的青花瓷,就从今天的妈祖庙前古码头出发,踏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遥远旅程,成为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

当年散落在南胜各地山头的碎瓷片,依旧闪烁着历史的悠光。当年的南胜码头如今已消失在历史的余波中,只有欢腾东流的溪水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遥想当年十里窑烟的盛况,南胜古码头一带一定是人声鼎沸,溪上舟橹相迎,溪边堆满了成筐的带着窑口余温的大量青花瓷,岸边挤满了比肩接踵的人群,喧嚣的讨价还价声,从清晨持续到日落乐此不疲。直到有一天,传来大清帝国的禁海令,关上对外贸易的大门,十里窑烟一夜散尽,已出炉未出炉的都像一堆废品,永远尘封在泥土之下,成为历史深处的谜团。400年后,阿姆斯特丹举办了题为“晚到了400多年的中国瓷器”的大型拍卖会,轰动了整个欧洲。又经过几世纪的寻找,人们再次沿着当年的海上丝绸之路逆流而上,在平和的南胜找到了当年克拉克瓷的故乡。

2011年,南澳一号再次聚焦了世人的目光,从水下发掘的大量出水文物中,专家认定为基本上属于平和窑克拉克瓷,和已知的南胜窑比对特征一致,再次印证了400年前南胜作为海上丝绸的一个重要源头。

2012年,南胜窑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当年散落在南胜各地山头的碎瓷片,依旧闪烁着历史的悠光。当年的南胜码头如今已消失在历史的余波中。(黄水成 文/供图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