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侨领陈守仁昨接受海都报闽南版专访谈闽南文化

陈守仁翻阅本报温陵十二钗特刊,他认为,媒体对闽南

陈守仁翻阅本报温陵十二钗特刊,他认为,媒体对闽南文化节持续的有创意的报道,对于向全世界推荐闽南文化很有帮助

闽南网6月16日讯 水有源,木有根,文化也有根。家有亲,祖有训,闽南是故里。

陈守仁长居于香港,不过,骨子里的闽南味道,真真渗透进生活的点滴中。他爱听南音,每晚八九点,捧着一杯茶,细细琢磨细细听曲,心情就像小时候,在村子里偶然听到南音时的那般舒畅。

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在海内外打拼的泉州乡贤,纷纷回乡庆贺。在陈守仁眼里,闽南文化是海内外华侨的精神之根,承载着众人对家乡的记忆,家乡举办的这场盛会,对凝聚海内外乡贤、增强文化认同感,影响重大。

一种习惯,每天品茶听南音

闽南文化不仅承载着泉州乡贤对家乡的记忆,还可以让远在香港、台湾等各地的侨胞之间拥有更多的文化认同感,它是相互合作抱团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次回来呀,我们会去参加开幕式,和泉州慈善会的大伙交流交流,得空还要去听听南音,我对家乡的南音特别有感情。”陈老先生今年八十来岁,魁梧挺拔,精神矍铄。说起家乡的南音,满满都是游子的眷恋。

“我小时候,就住在浮桥王宫。那时候的乡间夏夜,没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村里哪里唱南音,我听着就舒服。”现在长居于香港的他,还保留着品茶听南曲的习惯,每天晚上八九点,端杯茶,听听家乡朋友们送来的南音唱片,用他的话说,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乡的田园生活。

陈老先生认为,闽南文化不仅承载着泉州乡贤对家乡的记忆,还可以让远在香港、台湾等各地的侨胞之间拥有更多的文化认同感,以及相互合作抱团发展的重要基础。他在菲律宾、中国香港等地都参与当地南音社团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家一起吃饭、喝茶、听南音、闲聊,很快便会熟络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聚会,大家相互结识,有的还成了重要的生意伙伴。

这次,泉州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他认为对于凝聚海内外乡贤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也增加海外侨胞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纸家训,是子孙的传家宝

祖母和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她们身上有闽南女子吃苦耐劳、善良简朴的传统品德,是她们教会了我要诚信勤劳,事业有成之后,一定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我希望这些美德能够代代相传。

陈老先生开心地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共孕育了八男一女,现在更是当上太公,子孙四代四五十号人遍布世界各地,俨然是个国际化的大家庭模样。不过,这个国际化家庭的大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仍然坚持着闽南人家的传统美德。

他希望,这些美德,能一代一代传下去。他说,小时候,每到晚上,家里黑漆漆的,没有电灯,只有碟盏上的灯芯发出微弱的光。勤俭持家的老祖母不时会对他说:“憨孙呀,万金才能双芯”,意思是家里要挣到了万金,才能用两条灯芯取火照明。每到这时,陈守仁便赶紧拨弄掉其中的一条灯芯,节约照明。

“忠诚处事,勤俭持家;孝顺父母,兄友弟恭;修身立志,自勉自强;同心合力,共创基业;服务社会,显祖荣宗;谨守箴言,莫怠莫忘”。陈老先生把儿时受到的教育,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成一纸家训。

除了用传统家训教育后代外,他还常常带自己的孩子回家乡看看,参加各种活动。“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根,理解我们的家乡,让他们知道爸爸以前也是从田地里走出来的,也要捡猪粪,让他们懂得勤俭持家,拼搏努力。”

一心慈善,愿家人薪火传承

家族成员中的年轻一代居住在各地,对家乡缺乏了解。我创办了家族福利基金会,就是考虑好了,有了基金会,孩子经常要回家乡捐资,要颁发奖励金,年复一年,薪火相传,我们陈氏家族不会忘了祖国、忘了家乡、忘了根基之所在。

陈守仁有“泉州市慈善家”的美名。他说事业有成一定要回报社会,这是祖辈对他的教诲,他希望慈善可以在家族里薪火相传。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想出了设立“陈守仁家族福利资金会”的点子,敦促子女回国、回家乡做慈善。

慈善家的美名背后,是一连串的善事——

在家乡泉州,他创办鲤城王宫中山陶英小学,在泉州一中设立基金会用于奖学奖教,兴建“陈守仁博士艺术大楼”,与泉州师范学院合作创办“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捐赠泉州师院中山纪念堂、陈伟利体育馆……

遵循祖训而创办的“陈守仁家族福利资金会”,用于兴学、助残、办医、扶孤等慈善活动的款项已有上亿元。

陈老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经常带孩子们回家乡参加活动、作演讲,其实是有意让他们在众多领导和公众面前表态,让他们记得回家乡多做慈善。“你们记得啊,表态过的事要记得!”陈守仁老先生说他时常这样对自己的孩子说,甚至好像还耍了点“小小心思”,他希望服务社会的习惯可以成为家族薪火相传的好传统。

乡贤志陈守仁

香港泉州慈善促进总会会长、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主席、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会长、联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守仁

1930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浮桥镇王宫村。

17岁时,沿着父亲的足迹,前往菲律宾。一边读书一边在父亲经营的小布庄当帮手。

1950年,菲律宾实行外汇管制,20岁做起了侨汇生意。

1961年,一场大火烧毁了陈家布庄,父亲辞世。他承担起家族责任。

1965年,将目光转向香港,与朋友合作创办了联泰船务贸易公司,经营航运和进出口贸易。

1972年,将目光转向美国,开拓船务、贸易、影片发行等业务,并进军塞班、斐济、马塞尔等周边岛国,被称为“塞班王”。

目前,进军英国、危地马拉、墨西哥、印尼、菲律宾、日本等地,打造国际化商业帝国。(本网记者 陈冷冷 谢向明 文/图)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