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向劳动者致敬:泉州表彰200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

闽南网5月1日讯 昨日,泉州举行庆五一劳动节暨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当天受表彰的泉州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共200人,他们有工人、农民,也有科教人员、管理人员、机关工作人员,他们为泉州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新聪在表彰会上说,这些受表彰者,都是全市各条战线劳动者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骄人的业绩,生动地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希望广大劳动群众积极向劳模看齐,向劳模学习。

郑新聪(右)为先进工作者赖东升颁发证书

郑新聪(右)为先进工作者赖东升颁发证书

【劳模、先进工作者风采】

人物1:赖东升 泉州第一中学校长

名校陷低谷 他拉上“快车道”

把两所陷入相对低谷期的知名学校,重新带上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泉州第一中学校长赖东升昨日被授予泉州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谦虚地说,“我是代表泉州一中全体老师来领奖的,这份荣誉的背后也有老师们付出的心血”。

时间回到1997年,当时德化县高考录取率很低。因学校设备达不到二级达标标准,德化一中多次被省教育厅黄牌警告。赖东升调任德化一中的校长,他主抓该校的队伍、管理、硬件等三大建设,后来险被摘牌的二级达标校,发展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省一级达标校。

2002年赖东升调任泉州一中党总支书记,2004年至今担任该校校长。他回忆称,在1999年时,泉州一中的中招切线只比五中低2.5分,到2002年已经相差55分,相继而来的初高中分离、生源质量降低等问题,困扰着泉州一中。上任伊始,没有人知道赖东升将把泉州一中这艘老“船”驶向何方。

多年的努力,他率领新的班子,带领全校师生给出了答案:学科竞赛实现重大突破,包括计算机、化学等都填补了许多空白;高考成绩优异,始终保持大面积丰收的传统优势;中考成绩斐然,2012届、2013届、2014届中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等)在所有公办学校中(电脑派位生源)位居第一,遥遥领先,重铸泉州一中名校品牌。因名校的品牌效应,泉州一中获得了在东海学园建设东海校区的发展契机,并将于今年秋季招生办学。

人物2:曾国兴 惠安县山霞镇垵固村支部书记

变废为宝 他办起县首家村集体企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秉持这样的理念,曾国兴担任垵固村支部书记期间,时常琢磨着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让村里的孩子家门口上好学,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村民家园更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民要致富,首先得扭转村财政薄弱的局面。于是,曾国兴带着村干部多方考察,四处寻找商机。2011年,经他多方联络协调,惠安首个村办集体企业“惠安县永固新型建材厂”开工。这个工厂将泉州部分县区垃圾焚烧余渣,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生产出水泥机砖,达到废渣循环利用,使村财收入年达到百万以上,既环保又壮大了村财,同时还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村民们也从中得到实惠,每年村民们的社保医保农保村财一并包了,完善了村民的养老医疗保障。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在曾国兴的倡导发动下,该村的企业家慷慨解囊,垵固村教育基金会由此成立。村庄的小学铺起了塑胶跑道,这在惠安村庄小学中较为少见。这个教育基金会,改善了村小学的办学条件,造福桑梓,奖教奖学,村民们看在眼里喜上眉梢。每年儿童节、教师节,他都亲自组织活动,成为泉州教育系统的一个典型。

“谁都会老”是曾国兴的口头禅,他腾地建村老人活动中心,每年重阳节组织老年协会到泉州市各县区参观学习。看到特别困难的老人,他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给特困老人买米买菜。

曾国兴所在村每年因工作突出,先后多次受到县、镇的表彰,自己也连续几年被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工作先进个人、综治先进工作者、征兵工作先进个人,这一次又被评为全市劳动模范。(海都记者 曾小琴 谢向明 文/图)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