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赤水名小吃煎粿:外焦里嫩 香古早味浓(图)
香酥美味的赤水煎粿广受欢迎
泉州人常说:“泉州肉粽,赤水煎粿”,这“煎粿”说的便是德化县赤水镇古街上的煎粿。它曾是当地户户都在做的一道小吃,从清代起就有很高的声誉。如今,古镇已褪去繁华,但老街上煎粿的外焦里嫩之味,仍让人念念不忘。昨日,记者来到赤水,探访这道名小吃的制作工艺。
取柴烧火 古早味浓
古街一家店铺的门口处,摆着一个已有60年历史的土灶台,柴火堆窜出串串火苗,油锅里煎着一块块开始泛黄的煎粿,香味四溢。老板娘吴秀华拿着一双长筷,熟练地翻转着煎粿,没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煎粿出锅了。她将其往油锅上的铁架子上一晾,去油,稍凉些再切小块放碗里,然后倒进自制的辣椒油。一碗香喷喷的煎粿还没入口,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
吴秀华告诉记者,这家店便是她和丈夫陈炳煌开的。她说,赤水煎粿早在清代就享有很高的声誉,上世纪60年代,一条街上有60来家卖煎粿的店铺。后来,古街上的人陆续外迁到德化城关,煎粿店也陆续倒闭。不过,近四五年来,煎粿的生意又逐渐红火,“人们也许是怀念那柴火烧出来的味儿,也许是难以割舍这早至清代的古早味。”
水蒸油煎 外焦里嫩
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夫妻俩便开始了做煎粿的第一道工序——磨浆。“不是随便什么米都能用来做煎粿的,越精的米反而不行。”陈炳煌说,刚开始做煎粿时,基本上是靠手工完成,光是磨米浆这道工序就非常费时了。如今石磨和铁筛子都换成了碾米机,运作起来省事了不少。
米浆磨好后,陈炳煌按比例加入盐和碱,倒入大蒸笼,然后用棍子不停地搅动米浆,等滤干了水,才盖上蒸笼盖开始蒸。“蒸粿需要10个小时,今天磨的米浆要等到第二天才能蒸好。”他说,蒸好的粿一般都让它自然冷却,等需要煎时再切下一块。经过水蒸、油煎而成的煎粿,外焦里嫩,香酥金黄。吃时,可根据喜欢的口味醮辣椒酱、醋、酱油等。煎粿还有其他吃法,可将蒸好的粿切成薄片,加入佐料炒着吃,也可加入青菜和肉煮了吃。
老少咸宜 远播国外
“老板,帮我称四斤。”采访中,一位顾客来买煎粿。他今年22岁,叫林金腾,是德化美湖乡人。8岁那年,他跟着父母来赤水古街赶集,第一次吃到了煎粿,那味道从此让他一直惦记着。如今,在德化城关工作的他往返城关和老家时必经赤水古街,每次都要买些煎粿。“同事爱吃,让我帮着带,老家的奶奶也爱吃,嘱咐我回家都要带一点回去。”
陈炳煌说,一个大蒸笼大概需要用15斤米去磨浆,而1斤米大概能做3.5斤的粿。由于人力有限,他一般只做三蒸笼。但一到周末和节假日,他就得辛苦点多做两蒸笼,“来九仙山旅游的外地人都爱来尝一尝。”
正交谈中,又有人来买煎粿,说是要带到东南亚去给亲戚吃的。“游子想念这家乡的味道。”陈炳煌说,一些要前往东南亚和台湾的人,外出前也经常来买一些带走。(记者 黄雅珊 戴涵琦 通讯员 陈河川 文/图)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