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乐当文雅人 访漳州一中穿旗袍的语文老师黄慧玲

 黄慧玲在上课。

从漳州一中考入厦大后,2012届学生吴陶琳还与高一时教她语文的黄慧玲老师保持着联系。“慧玲姐”,一声亲切的称呼带出一段温暖的记忆,“我会记得最美好的年华,是您陪伴着我们的时光!”窗外木棉花开花落,窗内学子人来人往。

黄慧玲或许记不清在某堂课上她讲过什么,但很多学生记住她上某堂课的情景:诸如上《春江花月夜》的唯美、上《祥林嫂》的潸然,“听她的课像看电影,电影落幕后该领会的、该掌握的一个也没落下。”她的2009届学生刘小萱说道。而“电影”启幕时,黄慧玲总以一身旗袍进场。久而久之,“旗袍老师”的名声不胫而走。

秋日午后,校园安宁。远远瞥见一袭白旗袍缓缓向记者走来。不用猜,她就是我们要找的黄慧玲。

  “性灵”带领学生奔赴自由

黄慧玲是龙岩上杭人,却与漳州格外有缘。早在学生时代,她就触及林语堂的作品。这位祖籍漳州的世界文豪在文学上力倡“性灵”,天性率真的黄慧玲一见倾心。1992年黄慧玲考入漳州师院中文系,1996年大学毕业后便入漳州一中执教。谁也想不到人与城的缘分竟会因文学而起。

大一时,黄慧玲选修系里老师邱煜焜的戏剧课。喜欢朗诵的她一下子被这位“芗涛剧社”的指导老师看中,从此在话剧的磨砺下,炼就很强的舞台感,“因着舞台感,你能即兴进入角色自如地表现,而非仅是苍白的陈述。有了言说的魅力才有情感的感染力。”黄慧玲说当时排话剧,她常扮老师角色,“记得那时邱老师常说我有教师气质,很适合扮演老师,后来我真的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执教从初中开始。授课“头一遭”,黄慧玲就赚足了泪水。“那天讲《这不是一颗流星》,全班孩子听得都哭了!”课文里平凡感人的亲情故事、天真纯朴的孩子心灵触动了师生。“你先是被感动了,才能去感染更多人。”

看着台下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黄慧玲让自己的心更柔软地贴近孩子,“那节课给了我一个启迪,让自己的心灵沿着文字飞扬出来,才能带上学生的心灵沿着文字飞扬出来,而这就是所谓的‘性灵’。只有让自己的灵魂自由,才能带领学生奔赴自由。”

教学融入生活充满发现

“性灵”是从内而外的释放。“不拘格套”的黄慧玲自然不愿为教案所束缚。她跟记者分享了一个早年的经历。那时新老师走上讲台,学校例行检查教案。别的老师提上的教案都清晰工整。而黄慧玲直接将未经重誊的教案递上,“上面涂涂画画。当时校长还把我叫去批评一番。”

转机出现在1996年的第一次公开课上。“当时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梯形教室的大场面,学生、听课老师、校领导都在场。”那天,黄慧玲身着白色蕾丝上衣配一条葱绿色喇叭裙。着装应和着课文的语境。当朗读到“美女蛇”一段时,她正踱步在梯形过道上,身经处,“沙沙沙”的模拟声带出神秘的气氛,听众仿佛置身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时全场寂静。

随后,课堂渐渐热闹起来:她让学生将观文后各自理解想象的“百草园”画在旧式的透明投影纸上,然后鼓励学生自荐作品,“我用投影仪将一幅幅‘百草园图’放映到幻灯白幕上,对照原文逐一讲评,并引申问题让学生解说。”台上台下默契互动,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此交相辉映,在场的人听得津津有味。自此,校长再也没检查她的教案了。

没查教案,不意味着教学“得过且过”。在黄慧玲看来,语文教学走“性灵”一路,如僧参禅,处处般若。“有时买菜路上走着,忽然闪出一个灵感;喝茶聊天时,他人的一两句话有时能点燃新的教法。”

生活的有心人处处不乏新发现。日积月累下来,黄慧玲将这些发现的新材料新理念融入教学现场,结合语境的调换,变出别样的精彩。即便教的是同一篇课文,在这班讲的和在那班讲的也绝不雷同。“虽然知识点在重复,但笔记、板书设计都会不一样。因为学生不愿你照本宣科,而我也时刻在思考、在改进。”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