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云霄西林村:千年古村落 开漳故城地


美丽的古渡口,昭示着曾经的繁华


明代石牌坊

海峡都市报—海都网讯 位于云霄县漳江上游的西林村,是开漳故城的所在地。漳江水从村南流过,古来水运发达,水陆交通便捷。陈元光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这里始建州治,至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迁址李澳川,西林作为漳州州治时达三十年之久。

西林村至今仍留下大量故城遗址,有古指挥台、军营山、演兵坛、古水井、将士喂马石槽等,“军营巷”、“粮仓”、“盐馆”、“五街厝”、“总兵寨”、“尚书府”等古地名,也一直保留至今。

传说中的旧府衙

跟着西林村宣委张文元来到一座老宅前,“这就是当初陈元光办公的府衙,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细看,整座建筑呈四方形,墙体为夯土筑就,底部经受不住时间的侵蚀,不同程度剥落,顶部的墙面爬出了一些蕨类植物。

从石头门框跨入,一位81岁的黄姓阿婆正在忙碌手上的家务,她说房子是“公公的老祖公的老祖公买下的”,主要墙体还是当年遗留的,“听说这个以前是旧的府衙!”阿婆很自豪。

相传这里就是陈元光建州治时的办公场所,现就存此一处遗迹,其余早已坍塌。据村里人回忆,衙署为三开间,由大堂、大埕、仪门及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列的耳室组成,右侧置狱司监房、经历司和更舍,左侧是内衙,占地1200平方米。元代漳州总管同知陈君用在西林城办公时,曾做过维修。

黄阿婆60岁的侄子张进山说,当年父亲建房打泥砖的时候,在老宅一侧挖出了很多打滑光亮的巨型石条,足可猜测当时地面上的建筑规模之气派,“像这块石条当时用了48个人才移动到这里来,后来一个石头门枢没有抬走,现在还埋在我们大厅1米下”。张进山回忆,自己小的时候,还见过树立在附近的石旗杆,遗憾的是,后来被破坏了。

残墙耸立的指挥台

离开旧府衙,穿梭小巷,来到一棵龙眼树边,张文元指着灌木丛中的一面墙体说,那就是当年陈元光的练兵指挥台。

古指挥台当地人也称“土楼”,台分三层,由原始土夯筑,周围壕沟环绕。外层高3米、长54米、宽45米;中层筑在外层之上,高1.5米、长26米、宽15米。在中层上面夯筑上层,上层才是地面建筑物,基长20米,宽9米,现残存一堵墙高5米多,三层夯土均1米厚。

在指挥台南面则是军营山,山丘形似覆锅,南北直径约600米,东西约400米,平面椭圆形,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军营山四周也有壕沟与外界隔离,今沟痕尚存。

闭上眼睛,耳朵边掠过的风声,好似带着将士们练兵时有力的呼喊声,一堵残墙,也是历史!

曾被盗过的石牌坊

在指挥台不远,树立着一个石牌坊,正匾双面分镌“龙章褒锡”、“天宠贝也(yí)封”,另一横梁上则双面刻着“为明敕赠承德郎户部山西员外郎叶元浩立”字样。高10米、宽6米,3间3楼4柱。叶元浩是西林村叶期远的父亲,叶期远是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曾任湖北黄州知府。古代官吏常报请朝廷,将自己的封诰移授父母及长辈,叶元浩因此得了个户部员外郎虚衔,朝廷出资建了这座牌坊。

“上面本装有镂空的麒麟和凤凰精细雕刻,被偷了。后来在一家石料厂找到了,要了回来,现在一直不敢给它镶嵌回去!”方志专家方群达说。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