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救援队面临发展困境 国内尚无相关成功经验
民间救援队,作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有益补充,近年来发展迅猛。而繁荣的另一面,却是缺乏资金支持、安全难以保障、自我造血困难等一系列冰冷现实。近日,本报记者走访榕城多个民间救援队的负责人,如何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之路,他们有话说。
困境一:资金
往往自掏腰包办公益
网友傲视,福建旭暄救灾中心的发起人之一。从旭暄救灾中心筹备到取得省民政厅审批,救援队参与实际救灾、备勤10多次,出动人员500人次,运送救灾物资、药品金额10万元左右。
“我们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上班的白领,也有私企老板,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志愿者出人、出时间来做公益,我不能再叫他们出钱。”傲视笑着说,因为几乎包办了每次救援行动的各类费用,他被队友们称为“财神”。
傲视说,由于缺乏资金,救援队只购置了对讲机、绳索、头盔等物资。而一支专业的救援队,还得购置救援车辆、生命探测仪等。粗算下来,这些专业救援设备需耗资80万~100万元。
自掏腰包办公益,这是民间救援队面临的第一个尴尬。福建山地救援队相关负责人朱韶民表示,救援队成立15年,共救出708人。开始的12年都是他自掏腰包垫付,后3年才有企业捐赠和政府的支持。
困境二:安全
救援风险大多自行承担
救援队员接到任务出动,万一有伤亡怎么办?这是旭暄救灾中心最头疼的问题。为此,他们跑了多家保险公司,但没有一家推出专业的救援险。这意味着救人的队员万一发生意外,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福建山地救援队相对幸运,队里给一线救援队员(38人)购买了全年意外伤害险,最高可赔付100万元。
福建省麒麟减防灾救援服务中心的教官“石头”表示,由于没有专业的救援险,只可选择市场上两种类似保险产品,即意外伤害险和户外专业领域保险。但如果保险条款里有一条“明知存在危险还前往”,保险公司可以不予理赔,“这就是说,救援队员要赔付时可能会遇到麻烦。”
困境三:造血
国内尚无相关成功经验
在户外救援圈子打拼了3年的旭暄救援队队员李锦银告诉记者,今年赶上天灾频繁,短短半年时间,福州涌现出10多家民间救援队。这些救援队中,有的靠一腔热血自掏腰包维持生存,如刚成立的阳光、曙光、旭暄等,有些已走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路上,如福建山地救援队等。
靠自掏腰包或队员AA做公益势必不能长久,探索一条自我造血之路才是长久之计。李锦银准备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以旭暄救灾中心为主体出资筹建企业,通过企业的盈利来反哺公益社团。另一个是通过个人出资注册企业,救灾中心和企业互相支持,通过救灾中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企业的所有盈利则用来支持社团运转,达到共赢效果。
李锦银表示,他们曾就此咨询过民政和工商部门,得到的回复是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朱韶民介绍,山地救援队也组建了户外救援培训有限公司,帮市民培训户外救援技巧,但经营所得仅够用于固定工作人员的工资,还谈不上“造血”。(记者 朱榕)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