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厦门“心理120”帮市民疏解心结 走出心理危机

今年9月10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为“用您一分钟,挽救一个生命”。自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发生是自杀死亡的25倍。对于企图自杀的人,多一分钟的倾听与帮助,或许就能挽救他们的生命。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厦门市仙岳医院自2008年开通全天24小时公益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以来,平均每月接听来电650个,如同“心理120”一般,为众多市民疏解心结,告别自杀危机。

【数字】

仙岳医院24小时公益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9年间接听6.76万个电话

厦门市仙岳医院2008年即开通了24小时全年无休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592-5395159,该热线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掌线,主要针对有抑郁情绪及自杀倾向的来电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危机干预。

据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负责人吴素英介绍,热线开通至今,已累计接听电话67600个,其中高危来电309个,平均每月来电650个。除厦门及周边地区外,也有其他省市以及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求助者来电。

团队还开通了免费网络咨询邮箱xm5395159@163.com、微信公众号“厦门仙岳心理援助”,为需要帮助的人及时答疑解惑,疏导情绪。

案例1 女生觉得压力大 失眠抑郁想自杀

一天的凌晨1时20分,厦门市仙岳医院24小时公益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响起。

接线员说:“您好,厦门心理援助热线。”

数秒沉默之后,一个低沉的女声缓缓说:“我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

接线员说:“现在电话已经接通了,你愿意跟我谈谈你的情况吗?”

女子说:“我不知该如何表达,头痛,睡不着,每天过得很压抑很痛苦,想自杀。”

接线员说:“我可以感受到你的痛苦,你愿意来电,并坦诚告知自己的处境,相信是你希望有不同的选择。你愿意跟我说说你的具体情况吗?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令你如此痛苦,甚至想结束自己生命?”

女子说:“我患抑郁症5年了,现在大二,休学在家,每天过得很痛苦……”

打进电话的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小琪(化名)。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心理咨询师蔡晓媛了解到,小琪是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上高二以后,学业压力变大,她的睡眠开始出现问题。考上大学后,她对新环境适应得不好,一直压抑消沉。后来,她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建议辅以药物治疗,可家人担心药物有副作用,不太敢让她吃药。就这样,她服药断断续续,病情反反复复。拖了几年后,她对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感到绝望,自责给家人带来许多烦恼,想以死解脱。

面对小琪的心理状态,蔡晓媛在给予她情感支持的同时,向其介绍了抑郁症的有关常识,让她客观认识疾病,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科学治疗,重拾对抗疾病的信心。在蔡晓媛开导下,小琪情绪平复了许多,暂时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在之后的随访中,蔡晓媛了解到小琪在家人的陪同下开始复诊,调整药物,情绪有所好转,已回归到学习生活中。

案例2 电话第一句话:“我快要死了”

前段时间,“厦门仙岳心理援助”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这样一条消息:“小编,我是来反馈的。今年6月我打过热线电话,当时状态非常糟糕,在自杀边缘徘徊。你们特别耐心地开导我,劝我去医院,我才慢慢从泥沼里走出。现在我已经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看固定的医生,继续吃药,也会定期和学习顾问讨论我的状态,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谢谢你们在我放弃自己的时候没有放弃我。”

心理咨询师肖菊平回忆,6月的一天,这个来电者拨打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第一句话是:“这里有人吗?可以理我一下吗?我快要死了。”她当时感觉到这个声音不对劲,立刻对来电者进行自杀风险评估,发现其抑郁情绪严重。后来经了解,这个来电者曾被诊断为“抑郁症”,病情反复,对生活很消极,来电只是想说说积压已久的情绪。

肖菊平在电话中慢慢安抚她的情绪,并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之后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继续安排24小时、一周、三个月的随访,并鼓励她在情绪波动时随时来电。三个月后,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收到这个来电者的反馈,这对于多年来坚守在热线工作岗位上的心理咨询师们来说,真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花一点时间,改变一个生命,让未来更好。”这是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

【提醒】注意这些自杀危险信号

●心情郁闷,对生活绝望、失去兴趣

●自我评价低,讨厌自己

●饮食和睡眠等行为发生改变

●愤怒或者攻击性增多

●性格发生较大变化、情绪波动大

●有自我惩罚的想法甚至行动

●经历并体验过丧失(包括亲人离去、失恋、失业、健康出问题等)

●死亡主题出现在跟人对话的过程中,或朋友圈、日记或作品中

●把自己的东西赠予别人或者安排后事等

【小贴士】如何帮人消除心理危机

发现亲友陷入心理危机,首先要保持冷静,耐心听他们倾诉内心的感受,不要做任何评判,要从积极的一面引导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在适当的时机,可自然地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的念头,这种问题不但不会引起自杀,反而可以让他们正视自己的想法。

如果发现他们当下自杀的危险性高,就应避免让他们独处,尽快陪他们到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正如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如果我们多花点时间留意观察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就能挽救他们,和他们共同感受世界的美好。(通讯员 李灿瑜)

附标题:厦门“心理120”帮市民疏解心结 走出心理危机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