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端午节吃五黄是什么 五毒是哪五毒养生与内涵习俗介绍

端午节吃什么好?在江南人的传统中,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雄黄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黄酒代替雄黄酒)。另外,也有其他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

1、【黄瓜】:五月正是黄瓜上市的季节,加之此时潮湿闷热,而黄瓜性属寒凉且富含汁水,端午时节吃点凉拌黄瓜生津解渴又消暑开胃。

黄瓜味甘,甜、性凉、苦、无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除热,利水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受到湿热困扰的人们不妨吃点黄瓜,能有效缓解小满节气里高温上火和大量降雨带来的诸如上火、体内湿热等不适感。

2、【黄鳝】: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痔瘘、肠风痔漏、耳聋等症。

大家都知道,黄鳝外表滑溜溜的,它的表面有一层粘液,人非常不容易捉住它。在清洗的过程中,不要将这层粘液洗得干干净净,当切又觉得滑腻难以按住的时候,不妨抹一小把盐在黄鳝身上,或者搭一块干净的湿毛巾就能够轻松地按住黄鳝将它切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啦!

3、【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雄黄性温、味辛,能燥湿、杀虫、解毒;临床上外用可治蛇虫咬伤,神经性皮炎等。但雄黄的主要成份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极强的砒霜,因此雄黄酒不宜内服;同时,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如用雄黄酒洒在床下、角落等处,则有除蛇虫等作用。

4、【黄鱼】:大黄鱼通体金黄,口唇朱红,被人们赋予富贵祥和的文化色彩。闽东民间素有以大黄鱼作为上等礼品馈赠至亲的风俗,端午节尤为盛行。端午送大黄鱼,蕴含美好的期盼。女方家收来黄花鱼,嫁出黄花女;男方家,娶得黄花女,家门满堂春。新婚夫妇给岳父岳母送大黄鱼,意喻长辈延年益寿,夫妻百年好合。

端午节前后是大黄鱼的主要汛期,清明至谷雨则是小黄鱼的主要汛期,此时的黄鱼身体肥美,鳞色金黄,发育达到顶点,最具食用价值。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5、【咸蛋黄】:咸蛋黄没有黄鳝、黄鱼和黄瓜的时令性,因为有个“黄”字,于是也进入了“五黄”的行列。端午吃咸蛋黄,寓意着健康平安。

蛋黄以出油“颜色红而油多”为上品,但也因此,高血脂、高血压的人群最好不要吃咸鸭蛋。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五毒是哪五毒 五毒是什么?

端午节养生与内涵习俗介绍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

避“五毒”是过端午节的初衷,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将艾叶编成老虎形状,据说老虎能够威慑百虫驱邪辟瘟。

为了防五毒,在端午节,有些地区用雄黄酒在小孩子额头上画“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让小孩子穿上护身;也有人在孩子脖颈、手腕、足颈上缠绕五色丝线,以求长命百岁;大人们还给孩子穿上老虎鞋,围上老虎兜,据说可以避“五毒”之害,等等。

为了驱五毒,老百姓用各种方法来预防家里人生病。这里就给大家介绍几种:

1、五毒图:在屋中贴五毒图,用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在“五毒”的上面,就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2、五毒兜:端午这一天,小孩子要带“五毒兜”,上面有绣织的五毒图,寓意是以毒攻毒,确保健康。妈妈或奶奶会在兜里放一个温热的鸡蛋,或者用温热的鸡蛋在小孩子的肚子上滚几遍,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

3、戴香包:“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这是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4、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这样做可以驱“五毒”,防瘟疫。

5、五毒鞋:五毒鞋因其鞋身上缝制了五毒虫而得名,五毒鞋是在端午节那天一早穿起,一直到次年,再换新鞋,直到小孩三周岁。端午节穿五毒鞋的习俗,就是通过以毒攻毒,赶走五毒。

6、五毒饼:端午应节食品中的“五毒饼”,是一种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这“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上的玫瑰饼。五毒饼馅料多是玫瑰馅,既做贡品,最后也落的家人分食,慢慢细嚼,且有对那五毒之物“咬牙切齿”的趣味呢,也有着以毒攻毒,无灾无病的寓意。

7、炒五毒:把银鱼、韭菜、虾米、茭菜、黑豆腐干等一起炒成一盘“黑菜”。这是出于驱毒等需要。农历五月初五,是蛇、蝎子、蜈蚣等毒虫出动的时节,而古代的消毒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吃了这些菜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如“五黄”中一定要有雄黄酒。

此外,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还要赐扇,捕蛤蟆,沐浴兰汤,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等等。在端午节,有的人还用绑有红线的笤帚扫除垃圾,清洁卫生。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